作者:叶满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25 14:52:18
选择字号:
固沙措施对流动沙丘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获新进展

 

在沙漠化防治领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玉霖团队近日取得了一项重要研究进展,为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固沙措施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该研究深入分析了自然恢复、种植差不嘎蒿以及设置草方格沙障三种不同固沙措施下,植被群落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为沙漠化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国沙漠》。

沙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恢复作为对抗沙漠化的重要手段,其长期性和动态性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和状况,以便调整和优化恢复方案。李玉霖团队的这项研究正是基于这一需求,针对科尔沁沙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深入的探索。

研究结果显示,在平缓和高大流动沙丘上,设置草方格沙障的固沙效果最为显著。这一措施不仅显著提高了植物物种的丰富度,还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相比之下,种植差不嘎蒿和自然恢复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生态恢复效果,但整体效果不及设置草方格沙障。

尤为重要的是,研究还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物种丰富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土壤养分的提升对于植物群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设置草方格沙障正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间接促进了植物群落的恢复和发展。

李玉霖表示:“设置草方格沙障不仅能够有效固沙,还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为植物群落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一发现为我们在科尔沁沙地及其他类似地区推广有效的固沙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研究还指出,随着固沙年限的增加,无论是自然恢复、种植差不嘎蒿还是设置草方格沙障,均有利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生态恢复。这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恢复过程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提醒我们在制定恢复方案时要有耐心和远见。

该研究成果的发布,不仅为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固沙措施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球沙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更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沙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将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

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694X.2024.00021

 草方格沙障。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