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7/23 10:03:06
选择字号:
Cell Press Live :癌症治疗——从基础到临床研究

 

直播时间:2024年7月24日(周三)19:00——20:5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59070632788240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频号

【直播简介】

近年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的相互结合使癌症治疗的研究取得飞速进展。7月24日晚7点,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ed,Cell Reports Medicine与Cell Chemical Biology将联手举办题为“Cell Press Live :癌症治疗——从基础到临床研究”在线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邀请邵志敏、储以微、鲁智豪、吴晨四位专家学者与我们分享癌症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前沿研究领域,欢迎大家观看。

【嘉宾介绍】

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个人简介:

邵志敏,乳腺癌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的著名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聚焦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持续深耕,牵头编纂我国首部乳腺癌诊治指南,原创提出“复旦分型”,建立分型精准治疗新模式。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项奖励,专利转化总金额6000余万。发表500余篇论文,他引逾万次。显著改善患者疗效,经治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美国总体水平。

演讲主题:聚焦分型精准,引领治疗变革

演讲摘要:

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外科治疗、系统治疗和基于分型的治疗三次变革,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仍有30%的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团队提出了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即“分型精准”)新模式,旨在实现乳腺癌治疗的人群广覆盖和治疗高特异。团队首先在预后最差、缺乏治疗靶点的三阴性乳腺癌中建立了“复旦分型”和相应的精准治疗策略。通过进行基础转化研究和临床试验,实现了患者疗效的显著提升,使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国际报道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在人群占比最大、复发风险长期存在的腔面型乳腺癌中建立了“复旦分型”和相应的精准治疗策略,采用数字病理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分型的快速鉴定,并成立乳腺癌精准治疗协作组(BCTOP)开展全国多中心系列临床试验。乳腺癌“分型精准”治疗模式有望引领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新一轮变革。

储以微教授

复旦大学

个人简介:

储以微 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复旦大学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及免疫生物治疗、炎癌转化的免疫学机制以及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基础研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等,研发了快速DC疫苗、新型BITE-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Immunity、PNAS、Cell Research、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73篇,被引次数达10624次,h-index为57,编写专著18本,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第十七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十一届上海市技术发明奖金奖。

演讲主题:肿瘤免疫生态演进的基础及转化研究

演讲摘要:

肿瘤免疫生态演进Tumor Immune Ecology Evolution)是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演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肿瘤细胞的逃避免疫攻击、免疫系统的响应和适应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调节。我们的研究发现,除了T细胞,适应性免疫B细胞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产生IgG1抗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演变为肿瘤微环境诱导产生调节性B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进一步,通过靶向关键分子,逆转免疫逃逸,建立免疫稳态,延缓肿瘤生长。

鲁智豪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个人简介:

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肿瘤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4——2017年于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青委会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食管癌的临床和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10项,在Nautre、BMJ等发表论文72篇,总被引2809次,单篇最高引用240次,高被引论文2篇。撰写《泛亚洲食管癌诊疗治疗》指南,研究成果纳入国内外指南5部。获得国家青拔、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青委会主任委员等。荣获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2022)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1)等多项奖项。

演讲主题:食管癌免疫耐药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演讲摘要: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但长期生存患者比例仍然不足20%,这免疫治疗耐药密切相关。演讲嘉宾从食管癌免疫治疗临床问题出发,从具体耐药机制入手,开展转化研究和前瞻性临床研究,寻找精准逆转食管癌免疫耐药的对策。

吴晨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个人简介: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研究员,昌平国家实验室领衔科学家。主要从事肿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基础创新和临床转化研究,目前承担中国人群泛癌早筛试剂盒的研制和转化工作。通过开展食管癌防治队列研究,建立肿瘤基因组动态样本库和数据库,深入挖掘肿瘤基因组动态演进分子机制,推动肿瘤精准防治。共发表SCI论文140篇,他引7,842次。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学探索奖、全球青年领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演讲主题:利用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解析食管癌放疗抵抗机制

Collagen 1-mediated CXCL1 secretion in tumor cells activates fibroblasts to promote radioresista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演讲摘要:

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鳞癌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由于难以预测的放射耐受性,只有有限的患者能获得持久的临床疗效。为了研究驱动放疗抵抗的机制,我们建立了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肿瘤移植模型(PDX),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体内放疗敏感性实验。通过转录组测序、细胞因子芯片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我们发现在放疗抵抗的PDX肿瘤微环境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及其产生的1型胶原(Col1)与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显著富集。Col1不仅通过增强DNA修复能力促进肿瘤细胞耐受放疗,而且诱导肿瘤细胞分泌CXCL1,进一步激活CAF,从而建立一个正反馈回路。抑制CXCL1介导的肿瘤细胞-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可显著提高动物模型的放疗敏感性。总之,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对肿瘤微环境介导治疗抵抗机制的深刻理解,并提出了可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的潜在靶点。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ESCC) is commonly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however, radioresistance hinders it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develop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PDXs) from 19 patients with ESCC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driving radioresistance. We reveal an enrichment of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CAF)-derived collagen type 1 (Col1) and tumor-cell-derived CXCL1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non-responsive PDXs. Col1 not only promotes radio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by augmenting DNA repair capacity, but also induces tumor cells to secrete CXCL1, which can further activate CAFs, thus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Directly interfering with tumor-cell-derived CXCL1 or inhibiting the CXCL1-CXCR2 pathway effectively restores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radioresistant xenografts in vivo. Collectively, our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adioresistance and identifies potential target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radiotherapy for ESCC.

【直播流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