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9 16:53:10
选择字号:
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医院科技量值发布
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列首位

 

7月19日,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健伟主持发布会。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学院校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学院校

  ?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院

  ?

医学科技评价体系须有导向性

医学作为一个独特的、综合的、巨大的体系,是现代科技的主流和核心力量,关乎卫生事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民族复兴和人民健康福祉。发挥好科技评价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引导构建符合国情的科技创新体制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对加快补齐科技强国建设在医学领域的短板至关重要。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为进一步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落实大会精神,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在医学领域加快研究、推动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王辰院士

  ?

随后,王辰在发布会上作题为《建立具有导向性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的报告,针对我国医学科技评价活动和结果使用泛化、评价指标异化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明其所用”“具其所依”“言其所限”,构建医学科技评价体系完整框架和逻辑闭环,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

未来进一步优化科技量值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18年首次创立了医学科技评价的新概念与系统理论——中国医学科技量值(STEM),探索形成了符合医学科技发展规律、基于中国国情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系统化的专门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旨在以正确科技评价导引不同医学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行为。

会上同期发布了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总科技量值于2022年首次发布,一般以五年为一周期,侧重中长期科技发展的过程回溯,其并非五个年度科技量值的平均值,而是基于最新指标体系对跨越五个年度数据的重新测算,能更好反映医学院校和医院学科建设长期的真实水平及稳定的科技实力。年度科技量值与总科技量值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契合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特点,实现评价周期长短结合。

王辰指出,中国医学科学院贯彻国家科技政策,不断创新理论方法、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本年度科技量值在以下五方面作出进一步优化:一是提高直接科技产出指标权重,强调实际贡献和绩效;二是强化质控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客观公正;三是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突出高质量创造导向;四是增加核医学、放射学、超声医学3个学科,满足影像相关学科建设需要;五是继续完善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强化科研诚信。科技量值响应国家科技评价改革要求,探索构建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对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一定导引作用,但在优化科技评价方法、国际科技定位、客观量化科技活动等方面仍存在可拓展空间。未来,科技量值将进一步优化,不断完善拓展科技量值品系,提升科技评价的精度与深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