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硕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9 19:14:34
选择字号:
澳高校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近年来,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趋势日益明显,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热潮。这其中,澳大利亚大学的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一直以其卓越的研究能力、学习者满意度和就业成果享誉全球,由此带动了澳大利亚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在2023年,澳大利亚教育部对外宣布,从2024年起,该国所有大学都将允许使用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教学与科研。这无疑会给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而澳大利亚高校应对冲击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鲜明特色背后的共同追求

总体而言,在面对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时,澳大利亚各大学采取的措施虽有所不同,但依然有共同点。

首先,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时,澳大利亚大学普遍注重对于“数据”的选择。以墨尔本大学为例,该校针对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科领域的应用,提出“小数据”(在特定情境下,较小且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的质量更高;悉尼大学则提倡应用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时,需使用符合教学科研目的、来源可靠的高质量数据,同时还要符合道德伦理要求。

同时,澳大利亚大学正努力将新技术纳入学科课程,比如在语言教育中将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次,在发展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时,澳大利亚大学十分注重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体验。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高校便是墨尔本大学。该校通过开发语言教学应用智能辅导系统和人机聊天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整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即时反馈机制。比如,基于识字诊断结果分析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时的表现,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第二语言输出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创建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过程。澳大利亚高校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目的不是取代教师,而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和个性化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澳大利亚大学普遍加强了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和评估。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愈加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利用该技术完成学科作业。2023年,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就公布了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的情况,其他澳洲大学也发现了类似情况。总体来看,学生的作弊现象呈上升趋势。

对此,澳大利亚大学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比如,墨尔本大学便选择用智能评估软件“Turnitin”识别学生是否借助人工智能完成作业,类似软件在很多澳大利亚高校也有应用。为确保教育公正性,澳大利亚大学监管机构(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署)也要求所有大学制订教育质量评估行动计划,以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人工智能为师生带来了培养更多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比如在悉尼大学的研究生科研文献能力培训中,就将ChatGPT集成到学科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人工智能与传统科研资源的差异,提升其文献综述学习能力。悉尼科技大学也采取了类似策略,鼓励师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大数据”可转向“小数据”

2024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四项行动,旨在用人工智能推动教与学融合应用,提高全民数字教育素养与技能。澳大利亚高校的相关工作无疑为我国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供了借鉴。

第一,我国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需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或选修课程,提升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结合的程度,拓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师资团队,将数字素养作为一项基本能力,并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吸引全球优秀学子。

具体而言,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前沿课程,再结合学生的背景与兴趣,选择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如人工智能与行业合作伙伴、小型研究团队或技能型公司。研究生则可在课程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小型研究,这不仅能学习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能,还有机会参与行业领先的研究项目,获得宝贵的人工智能实践经验。

第二,高校发展人工智能教育须由“大数据”转向“小数据”。大数据虽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数据增长速度快等优势,但数据管理较烦琐,分析方法也很复杂。相比之下,小数据能在采集个体全局数据的同时,更充分发现学习个体的差异,使师生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用在机器学习模型的调优中,而非单纯的数据管理上,有利于提高人工智能教育的效率。

第三,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转型亟待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研究提出,当前各国教育和经济的成功愈加依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高校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转型速度与技术进步的变化速度需保持一致。

另外,针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使用的监管也需加强,如将人工智能的道德监管上升为法律条例等都是可以借鉴的措施。这些规定并没有具体涉及高等教育,但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也适用于高校。

第四,为适应新型就业市场,需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新兴技术项目。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大学开展了“下一代新兴技术毕业生”项目,以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毕业生。该项目为澳大利亚培养了大批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区块链等领域的新兴技术人才。

我国高校也应该在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层面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将人工智能与新型就业市场结合起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发展国际化人工智能教育,为国家的技术服务领域输送人才。

第五,高校需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可创造新的原创型内容,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不仅是技术的落地,更多在于探索利用技术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与创新成果,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

在这方面,高校教师是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教师需要敏锐洞悉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需求,解决教学难题,同时将教学技能与学习技能相结合,并植根于优质资源和信息平台上。

毫无疑问,未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是用人工智能驱动教学科研创新,通过对学习者的积极影响驱动师生的知识创新,而非仅由技术的可用性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本文系2023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欧洲大学ICT数字化教育发展研究》〈批准号:23YJA880084〉阶段研究成果、2023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后疫情时代欧洲大学数字化教育研究》〈批准号:AGDB23172〉阶段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让屋顶变白是保持城市凉爽的最好方法 他们心里有一盘棋:“精准设计”水稻种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