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7 22:34:16
选择字号: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将为完整了解月球历史提供机会

 

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指出:“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完整了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

嫦娥六号于6月25日携带月背样品重返地球,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而在此之前,包括嫦娥五号在内,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

李春来介绍:“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着陆,主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综合考虑。”

在技术方面,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样和着陆必须通过发射中继星,克服无法直接跟地球通信的障碍。这对深空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验证和提升。同时,由于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比正面复杂得多,在这样的地方成功着陆、采集样品有助于提升月球探测任务的技术水平,为未来在复杂的探测任务条件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在科学研究方面,李春来表示,南极-艾特肯盆地是现在发现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

“以往采集的样品,我们只认识到半个月球。”他说,“嫦娥六号采样点位于巨大的撞击盆地里,它受到早期撞击事件的抛射,很可能可以挖掘到深部物质,深部物质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很难有机会获得的,这为我们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同时,从月球背面,尤其是选择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样品,在矿物化学成份上可能与正面样品有非常大的差别。“不久就会见分晓。”李春来期待,“研究这些样品有助于揭示月球背面特有的地质构造和物质成份的差异,更全面的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

总之,在科学家们看来,选择在背面着陆采样,能够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推动月球探测技术的进步,体现出嫦娥六号任务的多重意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