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垠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6/24 10:10:14
选择字号:
刘刚钦:“赶上了好时候,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

受访者供图

以特聘研究员身份入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后,两年时间内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开辟出新的交叉研究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多项项目资助。在没有顶刊论文的情况下,他用创新成果“说话”,5年时间从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


物理所研究员刘刚钦的科研之路走得很顺,用他的话来说,“赶上了好时候,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刘刚钦说的好政策,是新入职物理所的研究人员6年内无需接受任何考核,工资为年薪制,不数文章、不看影响因子、不看经费数量,还配备充足的启动经费和团队支持。


2022年9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物理所加快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随着三轮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如今,越来越多的“青科”正在成为“刘刚钦”。


“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科研方向,是吸引我回来的最大动力。”201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做了4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刘刚钦,作为青年人才被引进到物理所,从事量子信息领域基础研究。


相较于一些高校院所推进的“非升即走”政策,物理所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一流的科研条件、稳定的经费支持、自由的学术氛围,这让刘刚钦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道路上迅速启航。


“对从事量子信息基础研究的人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我们心中的圣杯。量子计算巨大的潜力,让世界科技强国和高科技公司不遗余力地投入。”不过,对于这个热门的科研方向,37岁的刘刚钦有着清醒的认知,“要实现这个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量子计算需要成千上万的高质量量子比特,目前哪怕是最先进的实验室,也只有数百个极其脆弱的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是值得我奋斗一辈子的目标。”


入职物理所后,刘刚钦的研究重心有了小调整。他希望在追寻量子计算这个终极梦想的同时,让部分成熟的量子技术先用起来。于是,他将研究重心放到了量子传感上。


转换跑道并非一时兴起。物理所科研氛围自由活跃,科学咖啡厅不仅有醇香的咖啡,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研究进展和思维碰撞。在与同事和访客的交流讨论中,刘刚钦感受到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对先进测量手段的迫切需求。


而物理所承建和运行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为极端条件下的量子物态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平台。巧合的是,刘刚钦研究多年的金刚石氮空位中心,正是少数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量子系统之一。于是,刘刚钦与同事一拍即合,立即开始了极端条件量子传感这一前沿交叉方向的研究。


让他没预料到的是,这个新方向很快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在2023年提交研究员岗位申请时,物理所评价他“做出了创新性的成果”。


论文不再是“硬通货”,能力和贡献才是。值得关注的是,物理所考核不“唯论文”、不数项目,而是强调成果质量和价值。对基础科研领域而言,物理所考核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是否做到国际前沿、是否解决了重要学术难题、是否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我们并不是完全不看文章,而是不‘唯’论文、不‘唯’SCI,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还是要看代表作。”刘刚钦的代表性成果《兆巴高压下的金刚石NV中心光探磁共振》发表在中国期刊《中国物理快报》上,他将这篇文章选为代表作之一。


“对于重要的原创成果,重要的是发表,至于是否发表在所谓的高影响力期刊上,反倒没那么重要。我们的评委都是领域专家,优秀的成果自然会被认可。”在刘刚钦看来,正是由于物理所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将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举措落实在岗位晋升、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工作中,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才得以竞相释放。


近几年,物理所每年大约有几十个年轻人入职,大家的研究各有特色、极具潜力。稳定的支持和自由的氛围并没让青年科研人员“躺平”。相反,在稳定支持下,青年科研人员可以安心推进研究,在友好的竞争中共同进步。


“所里的制度和环境,对青年人才的支撑和评价,以及对团队潜心科研、长远发展非常友好。”刘刚钦坦言,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基础研究,物理所先进的平台条件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量子传感与物质科学的交叉融合才刚刚开始,未来量子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充满机会。


(本报记者 刘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