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0 15:19:28
选择字号:
脊髓“图谱”有望为损伤患者开发新治疗方法

 

近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Mark Anderson和同事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绘制RNA测序和其他细胞生物学技术的数据构建了脊髓图谱,有望帮助研究人员为脊髓损伤患者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

脊髓从大脑底部通过脊椎中心的一根管延伸到下背部。

图片来源:Zephyr/Science Photo Library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小鼠脊髓损伤的四维模型,该模型显示了脊髓中近50万个细胞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损伤做出反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如果你知道脊髓上的每一个细胞对损伤的反应,你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开发量身定制的、基于机制的疗法。”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Mark Anderson说。

研究人员检查了52只受伤和未受伤小鼠的脊髓切片,分别在受伤后1、4、7、14、30和60天取样。他们的分析涉及18种实验性脊髓损伤情况,包括不同类型的损伤和严重程度。他们使用RNA测序工具来探索482825个细胞如何随时间的推移对损伤做出反应。

脊髓和大脑一样,是由脆弱的组织组成的,这些组织通过限制免疫细胞进入的物理屏障与身体免疫系统隔离。但当脊髓受损时,身体的免疫细胞会渗透到损伤部位并激活炎症反应。这样可以使损伤免受感染,但也会影响愈合,使损伤恶化。研究人员表明,在受伤后7到14天内,血流量会达到峰值。

他们还发现,损伤会立即损害形成血液-脊髓屏障和蛛网膜屏障的细胞的功能。蛛网膜屏障是覆盖脊髓的保护膜。

在损伤后的前四天,与这些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基因越来越多地被激活,但在第七天,它们的表达开始减少。

研究人员还比较了年轻和年老小鼠对损伤的细胞反应。当脊髓损伤发生时,被称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化细胞在脊髓病变周围形成一层薄薄的边界,并将其密封以保护邻近组织。这些保护性屏障在伤口修复和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年老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失去了对损伤的反应能力,并在病变周围形成保护边界,但在年轻小鼠中却没有。

Anderson说:“通过观察组织学图像,你可以用肉眼看到,这些屏障在年轻动物身上形成得非常牢固,但在年老小鼠身上却完全功能失调。”

结果,年龄较大的小鼠病变更大,神经元损失更大,免疫细胞侵袭更大。他们从脊髓损伤中恢复的能力也降低,导致功能损伤和瘫痪。

利用图谱中的见解,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因疗法,以促进年老小鼠脊髓损伤后的伤口修复。他们使用一种病毒将被编程为表达三种生长因子(EGF、FGF2和VEGF)的基因输送到脊髓细胞。这些蛋白质可以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和形成血脊髓屏障的细胞的生长。

当在脊髓损伤前两天将其注射到年老小鼠的下胸脊髓时,治疗增加了形成边界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了有害免疫细胞的浸润,并有助于恢复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结果,接受治疗的小鼠的脊髓损伤更小、更可控,并且恢复了与经历过类似损伤的年轻小鼠一样好的行走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的基因治疗部分提供了原理证据,但他们警告说,这种方法用于类似损伤的人类之前,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医学工程师Timothy O'Shea说。一个关键的挑战将是控制基因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确定实施此类治疗的最佳时间也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