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6/16 20:17:36
选择字号:
大学副校长两年间28篇论文遭质疑,已开始强制撤稿

 

近日,美国查尔斯·德鲁医科大学副校长Jaydutt Vadgama(杰杜特·瓦德加玛)的一篇论文被期刊撤回,原因是“该论文与此前发表的论文涉嫌图像重复,主编不再相信其数据”。但这位副校长“不同意撤稿”,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Yanyuan Wu也不同意撤稿。

撤稿源于这篇论文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上受到质疑。此前两年间,这位副校长已有27篇论文被人陆续贴出,因图像重复、发表在掠夺性期刊等原因遭到质疑,但期刊均未撤稿。

除了查尔斯·德鲁医科大学外,这位副校长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职教授。此外,他还身兼数职,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评审人,担任两家期刊的主编,也是14种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和30种同行评议期刊的特邀审稿人。

杰杜特·瓦德加玛 图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

论文受到质疑一年后被撤稿

瓦德加玛这篇被撤回的论文2017年发表于《乳腺癌研究与治疗》杂志,题为A83-01 inhibits TGF-β-induced upregulation of Wnt3 and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HER2-overexpressing breast cancer cells。根据Web of Science的数据,该论文已被引用38次。

期刊发布的撤稿通知称,“发表后,有人担心该论文与作者此前发表的文章重复,撤稿论文中呈现的蛋白质印迹图像与此前发表文章中的图像高度相似。因此,主编不再相信其呈现的数据。”

撤稿通知 截自杂志官网

早在2023年4月,PubPeer上的一位用户“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就提出,瓦德加玛发表的论文可能存在数据重复。

面对质疑,论文作者回应称,“感谢您对我们研究的兴趣和对图表的批评。我们向评论者保证,论文之间不存在数据重复使用,尽管有的蛋白印迹看起来相似。论文中提供的所有数据均由实验室中的不同人员多次实验得来,我们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重复性。”同时,将部分原始印迹图片附在文后。

对此回应,用户“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并不认可。他表示,作者列举的原始印迹中,仅有一幅图像能与已发表论文中的图像匹配上,其他的均与已发表论文的印迹图像不符。并进一步标出了他认为存在问题的印迹图像。

后来,论文作者瓦德加玛等人没有再回复。

期刊方面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一年后,决定撤回该论文。面对撤稿通知,瓦德加玛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Yanyuan Wu均回应称“不同意撤稿”,其余6位共同作者没有对撤稿通知作出回应。

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联系瓦德加玛和Yanyuan Wu后,二人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此前已有27篇论文受质疑,仅对7篇进行回应

这并不是瓦德加玛的论文第一次受到质疑。

在此之前,他已有27篇论文被贴在了PubPeer上,这些质疑声大部分来自用户“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质疑原因包括图像重复、发表的期刊为掠夺性期刊、数据有误等。

PubPeer上瓦德加玛受到质疑的部分论文 截自PubPeer

这些论文发表在2008—2024年间,研究主题大多为乳腺癌、直肠癌、胃癌等癌症研究,发表在医学、癌症相关领域的期刊上。最为著名的一篇是2022年发表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论文,有用户指出,该论文存在一处数据计算错误。

在这些被质疑的论文中,约1/3是瓦德加玛与来自中国的学者等合作发表的,其中包括来自上海同济医院、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合著者。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被质疑的27篇论文中,论文作者仅对其中7篇进行了回应,其余均没有回复。

针对遭到质疑的论文,有少数期刊发布了更正说明。去年4月,Cancers(《癌症》)对一篇论文作出更正:第一作者Pranabananda Dutta表示由于“无意中的错误”导致同一张图像被使用了2次,亮度略有改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国际分子科学杂志》)也发布了更正。在用户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指出“图像拼接、水平拉伸和重复”后,作者之一Nalo Hamilton承认该图像是“无意中重复的”。

此外,在对其余论文问题的回应中,瓦德加玛承认了其中一篇论文中的错误。在对另一篇的回应中,他表示正在调查质疑者提出的问题,但目前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纠正。

身兼数职的“学术大牛”

瓦德加玛除了在查尔斯·德鲁医科大学担任要职外,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职教授。学校官网介绍,他在学术和研究领域拥有30多年的一线经验。

谷歌学术显示,瓦德加玛的h指数为37,其发表的论文至今共被引用6145次。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一篇是发表于2013年的论文,关于“癌症患者血液中循环游离DNA的临床应用”,被引用了302次。

除基础研究外,他还涉足临床转化。官网介绍,他能够将临床、基础、社区研究融为一体,具体包括细胞和分子标记以及新型基因的鉴定,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管理;癌症预防研究等。

基于瓦德加玛的领导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查尔斯·德鲁医科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的相关研究获得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巨额支持,最近的一笔为投资资金1260万美元(2015—2021)。

在本职工作外,瓦德加玛还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美国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评审人员。他担任《国际生物科学杂志》《肿瘤学诊所》的主编,也是14种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和 30 种同行评议期刊的特邀审稿人。

对于这样一位“学术大牛”,同行的质疑及期刊撤稿后续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科学网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5/28/university-vice-president-for-research-contests-retraction-for-image-issues/

2.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49-024-07371-1

3.https://pubpeer.com/search?q=vadgama

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808718/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486908/

6.https://www.uclahealth.org/cancer/members/jaydutt-vadgama

7.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mPiJJw4AAAAJ&hl=e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