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6/7 9:27:25
选择字号:
格陵兰冰盖惊现巨型病毒,或可减缓冰的融化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微生物组》杂志报道,丹麦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在格陵兰冰盖上发现一种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巨型病毒以雪藻为食,可以间接减缓冰的融化。

  ?

格陵兰冰盖的一部分,其冰面因藻类而变黑。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病毒通常比细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小为20纳米到200纳米,而细菌则为2微米到3微米。换句话说,普通病毒大小约为细菌的千分之一。

但巨型病毒可以长到2.5微米大小,比大多数细菌都大。巨型病毒不仅体型大,其基因组也比普通病毒大得多。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的基因组中包含10万到20万个碱基。巨型病毒大约有250万个碱基。

巨型病毒于1981年在海洋中首次被发现。这些病毒专门感染海洋中的绿藻。后来,研究人员又在陆地土壤甚至人体内发现了巨型病毒。

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解释说,此次是人们第一次发现巨型病毒生活在以微藻为主的表面冰雪上。

每年春天,北极经过数月的黑暗后,太阳升起,万物复苏。但动物并不是唯一被春日阳光唤醒的生命。冰面上休眠的藻类也在春天开始繁殖,使大片冰面变黑。冰变黑后,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加速冰的融化。冰的融化会加剧全球变暖。新发现的巨型病毒以雪藻为食,或可作为一种藻类的天然控制机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