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3 21:56:20
选择字号:
新型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获重要进展

 

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临床研究和新型药物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如何实现稳定安全且无药物泄漏的靶向药物输运,同时又能获得具有高药物利用率和低毒副作用的精确可控给药,仍面临重大挑战。

近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雷宏香和杨国伟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扫描光镊的新型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成功解决了以上难点。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该系统具体设计为,首先采用简单的注射挤压法制备了尺寸可控的油包水核壳结构载药微液滴(药滴位于内核,且载药量可控),并借助扫描光镊技术实现了载药微液滴的稳定捕获和靶向输送,确保了在靶向药物输运的过程中无药物泄露且无任何外源性材料和热损伤的引入;接着通过设计不同的静态和动态光阱,巧妙将一个或多个目标细胞在光力的诱导下推入载药微液滴中,形成包覆药滴和目标细胞的复合微液滴结构,在保护外部其他细胞的同时也为目标细胞的治疗提供高纯的药物环境,从而实现了精确的给药;通过合理设计载药量还可以实现定量的给药,从而获得高效的药物利用率。

记者获悉,该系统的设计和构建结合了扫描光镊技术和复合结构微液滴的优势,既可以实现可控的载药量和非接触、无损伤、安全稳定且精准的靶向药物输运,还可以获得精确定量的给药、高效的药物利用率和好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实现单细胞水平上的精确治疗或病理状态检测,有助于在新型药物研发早期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多细胞同时治疗的特点,提高治疗效率,有望实现对微小病变区域的精准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190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