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阳鹏 柳海霞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5/17 11:24:13
选择字号:
陶峰:惟实励新促技术发展,精进臻善为百姓健康

 


个人简介

陶峰: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肺部肿瘤及介入肺脏病学、难治性感染方面有一定研究。同时,还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创呼吸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创介入治疗分会委员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位医学生在步入神圣医学殿堂时,都会许下这一庄重的誓言。誓言中坚定的话语,不仅仅是一种承诺,更是每位医学生在未来从医生涯中需要践行一生的责任。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陶峰一直坚守着这一承诺,时刻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重,承医学道义,达从医使命,为保障百姓健康甘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探索钻研了近20年,率先在当地引进一系列介入治疗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呼吸介入治疗水平,护佑了浙江省嘉兴市患者的健康。

“干一行,爱一行”,医生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

陶峰坦言,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很想报考化学系,但母亲却建议他学医,认为医生治病救人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最终他顺利考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自从进入医学领域,陶峰便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努力学习医学理论基础和诊疗知识。他认为,既然选择了从医,就要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衣”,而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医者仁心,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大学毕业后,陶峰进入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工作。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他发现呼吸介入技术作为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因院内发展不够成熟,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风险。作为科室的年轻一代,他主动去探索前沿技术,尝试一些创新性的工作。于是,在该科室主任刘加良教授、病区主任张齐教授的支持及帮助下,2012年他开启了呼吸介入治疗的探索和实践,立志提升当地呼吸介入技术,救治更多患者。

大力开展呼吸介入治疗技术,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传统内科医生而言,介入治疗属于手术范畴,作为科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习这一新技术并非易事。但是陶峰是那种一旦确定目标就不会轻易放弃的人,他每天凌晨5点半从家出发,伴着点点星光,6点前到达医院,8点前完成一天的临床和查房工作。然后,他便拿出额外的精力钻研呼吸介入技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陶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钻研,极大地推动了嘉兴市的介入技术水平,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率先开展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至今完成的病例数量位居该市第一;率先开展无痛支气管镜,以及经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及冷冻纵膈淋巴结活检术,开创了院内呼吸介入治疗的先河;积极开展气管镜介入治疗,率先开展了镜下冰冻、电凝切、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介入技术,为当地患者解除了病痛,省去了其前往杭州、上海等地就诊的麻烦;发展CT引导肺癌射频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肺癌治疗新技术,并与麻醉科联合率先在嘉兴地区开展全麻下的CT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率先应用了“Y”形气道支架植入、Ultraflex支架植入以及硬质气管镜治疗、硅酮支架植入等技术,极大地造福了当地患者……

陶峰的勤奋努力,不仅推动了当地呼吸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还带动该院成为嘉兴市唯一能开展经气管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并最早开展EBUS-TBNA及EBUS-GS技术的科室。

传承前辈优良作风,带领科室医生不断成长

谈及科室建设与人才培养,陶峰认为,首先应根据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其次,要根据每一位成员的优势和个性特点,科学合理分工,将每个人的能力都激发出来;最后,还要做好必要的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高质量的团队。

在陶峰的从医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刘加良。陶峰回忆,有一次放假正赶上自己值班,遇到了突发情况,不得不向刘主任紧急求救,当时刘主任正好在外地,接到电话后,他一边交代如何处理病情,一边立即驾车赶往医院支援。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刘加良主任怀揣对于医学事业的热情,始终身体力行、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对于科室里的后辈,他更是毫不吝啬地传授医学知识,鼓励他们勇敢前行。

从刘加良主任的身上,陶峰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那便是宽阔的胸怀和做人的格局。陶峰由此深受鼓舞。在掌握了先进的介入技术后,他也选择和刘加良主任一样,毫无保留地将这些新技术传授给科室的年轻医生,与同事们共同成长与进步。目前,陶峰所在团队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呼吸介入诊疗能力,并在经气管、经皮、经血管等介入技术方面创造了嘉兴市多项第一。同时,陶峰还带领科室成员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厅局级科研课题已有十余项。

不是医生成就患者,而是患者成就医生

随着科室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的提升,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陶峰表示:“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为患者诊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这时我们不仅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患者坦诚相告,勇于承担责任,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当患者知道医生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时,就会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份信任和理解。”

在新技术的开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未知的困难和风险,医生不仅要敢于创新,还要勇于承担这些风险。2015年,陶峰接诊了一例肺癌患者,因为身体状况对手术不耐受,无法开刀手术,只能通过微创手术缓解症状。当时常规手段用尽,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陶峰冒着风险尝试了一些超常规治疗。如今这个患者已带癌生存6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未来,陶峰希望能在专业领域内精益求精,同时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加强团队建设。他还希望今后能在医学教育方面承担更多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将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和理念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