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5/16 15:32:16
选择字号:
GPR30受体全新激活机制获揭示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团队、谢欣团队和杨德华团队合作,证明GPR30并非直接雌激素受体,为学界对雌激素信号传导机制的理解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研究》。

GPR30曾被假定为G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但一些结果表明,此假设未必准确。

研究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手段,解析了17β-雌二醇及两种雌激素类似物分别激活GPR30并结合下游G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三维结构。GPR30结构呈现出典型的GPCR激活状态,但结合口袋中却没有观察到配体密度。无论是否添加雌激素及其类似物,GPR30的结构高度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GPR30配体结合口袋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与容纳疏水性雌激素配体的假设相冲突,且结合口袋明显比类固醇相关配体的结合口袋大得多。此外,GPR30与雌激素或者相关的配体缺乏直接相互作用。这些数据均表明,GPR30不是雌激素受体。

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Lys05激活GPR30的复合物高分辨结构,揭示了Lys05分子结构中带正电的氮原子是识别GPR30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还探讨了GPR30受体自激活以及配体激活的潜在机制。

Lys05-GPR30-Gq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图片来源于《细胞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4-00963-y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