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3 12:07:51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
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规范出台

 

日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宣贯与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第一卷《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正式发布,包括了森林、草地、海洋、湖泊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以及总则与数据管理共13册技术规范。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海洋领域编写组组长由该所所长王凡担任。

图片

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   海洋研究所供图

科技部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司副司长黄灿宏,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刘晓晨、副主任王瑞丹,中国科学院主管业务局副局长卢方军,自然资源部及生态环境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艳芬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编写组成员与野外站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图片赠书仪式    海洋研究所供图

海洋网络观测管理中心主任、胶州湾国家野外站站长孙晓霞受邀参会,并作为海洋领域编写组及野外站代表接受了赠书。

据悉,《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生态系统观测的任务和内容、观测指标体系、观测场地系统的设置以及观测指标的观测技术方法等。该规范的发布与宣贯,将进一步促进海洋野外观测研究站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通过长期观测、系统研究、示范服务,为健康海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