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近日再次强调了目前日益加重的全球癌症负担。202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达1996万,死亡病例达974万。其中,肿瘤相关贫血成为加剧患者疾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推手”之一。
“化疗后引起的贫血是很常见的。在实体肿瘤中,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约为89.5%,这对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重大危害。”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道。
贫血让化疗效果大打折扣
肿瘤相关贫血指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或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表现为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减低或红细胞比容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其中,化疗相关性贫血是常见的肿瘤相关贫血类型之一。
“过去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率很低,但现在,我们要求化疗相关性贫血在诊断后必须给予对症治疗,以确保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马军表示,肿瘤患者化疗后贫血若不治疗,会出现严重的乏力症状,一些患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最关键的是,患者后续对化疗的应答率会降低。因为血红蛋白低于8g/dL的患者自身携氧功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化疗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诊断贫血?马军介绍,临床上主要参考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形态。根据血红蛋白指标,贫血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个级别,一般在10~12 g/dL区间属于轻度贫血,在8~10g/dL区间属于中度贫血,小于8g/dL属于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若低于2g/dL,患者则处于极危重的贫血状况。
“明确贫血程度和类型后还需通过骨髓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等其他辅助项目明确贫血原因。”马军指出,基于中国血源并不充沛的现状,中轻度贫血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重度贫血患者则采取输血和药物共同治疗。
规范化治疗是最大困难
尽管肿瘤令人“闻风丧胆”,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部分患者已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然而,一旦发生贫血,不及时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治愈率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马军强调,必须重视由化疗引起的贫血并发症,如果发现血红蛋白≤10g/dL,需要及时启动贫血治疗,帮助肿瘤病人提升生活质量,实现更高的临床治愈。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规范化治疗。”马军说,到目前为止,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普及度仍存在不足。2012年中国横断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率仅为7.16%。另外,当前关于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手段也比较有限,患者仍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化疗相关性贫血的规范化治疗,特别是要以联合治疗方式及时干预中度和重度化疗后贫血患者,避免对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这一目标,大力普及化疗相关性贫血的规范化治疗、创新其治疗手段是应有之义,我们任重道远。”马军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