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之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死亡率10%以上,而2023年胸痛中心单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为3.4%。取得上述成绩正是近十余年,在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专家的推动下,全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建设的成果。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病多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变化快且死亡率高,其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疾病一级预防,急诊救治及二级预防等多个环节。
截至目前,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单位近6000家,通过验收数量2660家,近10000家单位参与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累计救治急性胸痛患者超1500万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2万例。
“但现阶段,全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覆盖面仍有待提升,二级以上医院胸痛中心覆盖率仅为41%,部分医疗机构对胸痛中心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且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对胸痛中心的质控支持力度不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部分地区未落实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理念及分级诊疗要求,民众在危急重症发病早期自救和他救的意识也相对薄弱。
鉴于此,霍勇建议,第一,国家卫健委应持续大力支持全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建设,指导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推动区域内符合条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胸痛中心建设,一级医疗机构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第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托省级胸痛中心联盟,建立省级胸痛中心质控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心血管行业专家力量,以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协调为原则,开展区域建设质控工作、确保胸痛中心同质化、高质量建设。
第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胸痛疾病知识普及,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相关科普工作,并持续提升大众对胸痛中心认识,改善百姓就医体验。
第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整合资源配置、结合协同救治网络建设要求,优化区域内院前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协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由政府牵头、加大资源投入,开展区域内信息化平台、心电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患者救治效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