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百姓都是等到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才会来看病。还有一些患者以为活动后呼吸困难是年纪大了、自然退化的原因,其实这些都是对慢阻肺病不了解。目前,慢阻肺病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早期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提高老百姓对慢阻肺病的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就像量血压一样检测肺功能”。
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的金标准,对早期诊断及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慢阻肺日公益宣传图片
?
公众知晓率不足
慢阻肺病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有近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每年因慢阻肺病死亡人数超100万,是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已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然而,慢阻肺病在我国面临“三高三低”的严峻挑战,也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社会经济负担高;但知晓率低、诊断率低和规范化治疗比例低。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仅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近9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将慢阻肺病防控关口前移刻不容缓。
慢阻肺病常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和乏力等。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全身/局部炎症会使得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在短期内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并发症,增加死亡风险。
早筛有利于慢阻肺早筛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公布《关于做好20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正式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配套发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
其实,2009年,国家就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涵盖11类41项服务,覆盖我国14亿多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比如,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老人健康体检等都是基本公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表示,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意味着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即可享受到肺功能筛查、疾病诊疗等更方便、高效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我国慢阻肺病防治的早筛、早管这一“双早行动”。
据了解,我国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为35岁以上已确诊的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通过每年1次全面健康检查和4次面对面随访做好追踪查访工作,每次肺功能检查结果也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个人肺功能变化,及时调整并坚持吸入治疗方案,做到疾病的规范管理。
现有研究已经证实,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便为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1.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2.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3.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4.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5.有慢阻肺病家族史等。
“现在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而呼吸道感染也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最常见病因,对于慢阻肺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还需在此时期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防范。”钟南山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