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2024年度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召开 |
如何勾勒我国脑科学发展的壮阔蓝图与未来航向? |
|
“脑科学领域不仅引导着人类拓展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科学前沿探索的深度与广度,还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机遇和发展潜力,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生命健康话题。”近日,在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表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和“中国脑计划”两大国家战略的加速推进,以及脑科学领域交叉融合的持续发展,人类对脑科学前沿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也已成为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的科技方向之一。
特别是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已然是当今医学探索的热点与前沿阵地。回顾我国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取得的令人振奋成就,这离不开政府、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未来,如何勾勒我国脑科学发展的壮阔蓝图与未来航向?与会专家围绕此次会议的“脑创未来,科技赋能”主题展开了讨论。
赵国光(主办方供图)
?
脑科学研究是“要地”
“此次会议顺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多维度分享最新学术进展,多角度探讨脑科学与脑疾病领域的方向、挑战与机遇,并创新转化路径,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中华医学会纪委书记梁春琦表示。
据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介绍,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已成立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已正式实体化运行,旨在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融合。他表示,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单位之一,宣武医院在国家神经疾病科研领域担当领头羊角色,引领首都医科大学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进入全新阶段。
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主旋律,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直接关系到百姓福祉,北京市卫健委持续推进健康战略,将脑科学研究作为重点。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航表示,宣武医院一直积极推动脑科学和神经学科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雄安宣武医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已顺利完成超千台手术,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有力医疗保障和行业引领作用。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陈俊希望,宣武医院等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能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合,推动神经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和转化落地。
目前,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正开展深入合作,探索出脑疾病治疗的新途径,在脑血管病防治和脑机接口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强调,国家医学中心应肩负起责任,为政策制定、模式优化等提供科学证据和坚实基础,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
为脑卒中防治提供路径
会上,与会专家共同见证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专项任务——“健康中国 卒中识别行动”建设方案发布。发布仪式由宣武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主持。
管仲军(主办方供图)
?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院士指出,中风识别行动是针对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危害病因——脑卒中,按照多部门协同、健康融入万策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中风识别+防治行动”工作机制。针对基层普遍缺乏识别和救治能力的现状,依托现有的卒中防治工作体系,聚焦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针对民众联合教育、工会、残联、民政等部门,重点开展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知识的科普宣传,切实提升高血压、脑卒中等知晓率;针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对于脑卒中的早期识别、科学转运、康复及随访管理的培训力度,建立畅通渠道实现技术下沉,抓牢慢病防控的网底。
吉训明院士(主办方供图)
?
据悉,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遴选了全国38个区县地区经过1年多的试点建设,试点地区人群高血压、脑卒中等知晓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规范转诊(卒中急救地图)使用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脑卒中防治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此外,《中国神经疾病科研报告》同期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联合全国多家权威医疗机构,与爱思唯尔合作编撰完成,全面剖析了2013至2023年间全球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科研成果,展现了我国在九大疾病领域,特别是帕金森病等领域的成果。不仅为国内外专家及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我国神经疾病科研成果的窗口,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学科“协同”共探脑科学
随后的主旨报告嘉宾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时松海,百度首席技术官、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王海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
赵继宗在题为《脑语言功能区定位》的报告中介绍了人类对自身脑功能分区、对脑语言功能认知的变迁和深化,并深入讲解了针对“二语习得语言区”开展的最新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并就脑语言区功能重塑性临床研究进行了分析。他希望专家们对脑机接口做研究的同时,也能对脑功能的认知有更多认识,激发更多探索方向。
时松海在题为《大脑发育与功能》的报告中分享了大脑皮层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有序组装和精准调控机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小鼠实验了解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功能的核心流程与关键特性,探讨了具备高效且强大功能的大脑的组装与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对未来解析大脑、模拟大脑和打造新体系的前沿研究方向予以展望分析。
王海峰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动能》。他指出,深度学习的发展受到生物神经网络的启发,大模型的进步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加通用,能力更加全面,为通用人工智能带来曙光。以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快速进步,对科技创新产生颠覆性影响,能够与科学计算、生物计算、医学等结合,推动科研快速发展,促进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拥军的报告题目是《构建国家化临床研究生态》。他指出,医学研究的目的是改变临床实践,讲述了国家中心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深刻阐述国家中心的临床导向、国家需要、国际地位、产业支撑四大方向,并从全球视野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构建国际化临床研究生态的关键要素。此外,他还介绍了在中国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展临床研究应当肩负使命担当,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社会切实需要。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同主办。主旨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分别围绕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AI时代的神经变性病诊疗等12个分论坛展开讨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