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王敏,王冰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3 14:37:37
选择字号:
太平洋潜泥蛤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太平洋潜泥蛤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和解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大数据科学》(GigaScience)。  

太平洋潜泥蛤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海螂目潜泥蛤属,是世界上最大的埋栖型贝类,也是一种适温、适盐范围广、生长速度快、成体耐干露时间长、经济价值高的大型海产双壳贝类。同时,因其滤食性和通过向沉积物表面喷射未消化的粘液结合粪便和伪粪便来耦合浮游和底栖过程,潜泥蛤在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潜泥蛤依赖方解石和文石来分泌贝壳而作为海洋钙化物,由于其钙化性质和生物地理分布,被认为特别容易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成为海洋酸化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潜泥蛤属尚且没有染色体水平的参考基因组,将阻碍对其遗传育种、海洋生态和酸化方面的研究。  

该研究以一例加拿大采集的太平洋潜泥蛤雌性个体为样本,联合测序和辅助基因组组装技术成功构建了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其基因组为1.47 Gb,挂载到19条染色体,评估基因组完整性达到93%。相比于其近缘物种缢蛏,二者基因组之间不仅有较明确的一对一的共线性对应关系,也存在染色体基因重排,包括染色体间和染色体内的重排。  

在该基因组中预测到35,034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87.6%在公共数据库中被功能注释。以7个软体动物以及一系列基因组为参考,发现507个太平洋潜泥蛤基因家族显著扩张,其中与神经发育与免疫反应相关的copine基因在太平洋潜泥蛤基因组中的数目是近缘物种缢蛏的2倍。该例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太平洋潜泥蛤基因组的组装、注释和比较分析为后续太平洋潜泥蛤育种和环境适应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gigascience/gi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