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4 15:04:06
选择字号:
氮肥管理措施对土壤氮转化影响过程研究获进展

 

当前氮肥施用增加并没有同比例地增加作物产量,导致环境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恩庆团队评述了四种广泛使用的氮肥管理措施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相关评述发表于《自然-食品》。

食品供应安全是一个全球共性挑战。施肥可以提升作物产量,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一个重要农业管理措施。然而,大量施肥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农田肥料施用具有重要科学和社会价值。

近期发表在《自然-食品》上的一项数据整合研究开展了上述研究。研究人员评估了四种广泛使用的氮肥管理措施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包括施用复合肥、施用有机肥、同时施用合成氮肥和有机肥以及添加硝化抑制剂四种措施,以单独施用合成氮肥作为研究对照。研究表明,单独施用合成氮肥导致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氮流失加剧;同时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氮保持;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强土壤铵固持、植物氮吸收、降低氮淋溶流失风险。

“全球尺度分析可以在更广范围内评估不同氮肥管理措施的利弊,更好地指导农业氮肥管理。”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后Muhammed Mustapha Ibrahim表示,该研究表明,综合利用多种优良的氮肥管理措施可以增强农田氮固持、降低氮损失及其带来的环境风险。

为了解决合成氮肥施用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氮肥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整体上都是为了三个目标,即进一步提升作物产量、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氮排放和流失。这三个目标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如何将更多的氮保存至生态系统中,如何协调作物氮需求和土壤氮供给。

Elrys等人指出了四种常用氮肥管理的优点。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有效氮肥管理措施,例如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氮肥管理、免耕和秸秆归还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进一步评估。先进的氮肥管理举措往往需要额外的人力或资金,因此在评估新举措的效果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其成本增加。与此同时,现有氮肥管理措施使用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水分管理、作物种类、耕作措施等多方面因素。

“未来研究还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和大气氮沉降变化等环境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精准、可持续农业发展。”论文通讯作者侯恩庆表示,该研究对于土壤健康管理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3-00893-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