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26 13:38:11
选择字号:
科学家验证星地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可行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彭承志、曹原等与清华大学教授王向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远距离测量设备无关的自由空间-光纤混合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实验,并此基础上完成白天高背景噪声条件和卫星-地面多普勒频移补偿等验证。9月6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这项成果全方位验证星地间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向基于卫星的全球化、高安全性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实验装置图 中国科大供图

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利用双光子干涉技术消除了探测端的所有安全漏洞,无需对测量端的量子设备进行任何安全性假设,被认为是各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中的最佳候选协议之一。而利用自由空间信道和卫星是目前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最有效途径。2020年,实验团队通过对独立光源锁频、独立时钟同步、抗强湍流的自适应光学等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首次将该协议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 。

在此次研究工作中,实验团队进一步挖掘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潜能,并探索将其扩展到卫星平台的可行性。为实现实用化的星地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网络,需要克服自由空间与光纤组网、白天高背景噪声以及多普勒频移等困难。首先,量子干涉测量可作为天然的星型网络节点,非常方便的连接自由空间和光纤信道。实验团队通过构建多个发射端和信道,配合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单模光纤耦合,演示了自由空间-光纤接口以及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同时,实验团队首次揭示基于双光子干涉的符合探测可以使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获得极大的容忍背景噪声的能力,实现正午强烈日光背景下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演示。

更进一步地,面向星地间存在高速相对运动的情形,实验团队模拟并补偿卫星过境期间的多普勒频移,将全程的HOM干涉可见度提高到接近理论极限。通过这些实验研究,实验团队全方位验证星地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为未来天地一体、高安全性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1.10080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