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胜伟 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14 22:17:12
选择字号:
一根科技竹 种出万千竹农共同富裕路

 

近日,广东省韶关市与浙江农林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今后,浙江农林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集聚学校顶级的竹子研究专家团队力量,为韶关市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也是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科技赋能竹产业,在服务地域范围上的又一次拓展和延伸。

竹子曾是浙江山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不少地区家家户户经营毛竹,但由于缺乏技术,竹农空守竹山这座“绿色银行”却依然难致富。1980年,浙江农林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并在上世纪90年代,组建了竹类研究所,开始针对竹子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浙江农林大学的竹子专家团队,先后研发了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揭示了毛竹笋芽萌发规律,发展了笋竹林高效经营理论,提出了一整套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当年,在浙江省遂昌县1.56万亩的毛竹冬笋定向培育试验点,冬笋产量平均每亩达到357公斤,为全国最高。相关技术在省内外进行推广,对浙江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效。

  ?

浙农林大团队在开展科技服务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为了让更多竹农更好地应对灾害天气、减少损失,浙江农林大学专家针对性地编写了《竹林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等各类科普手册,指导农民学习相应的减灾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专家们,已经先后在浙江各地开展各类培训数以万计,辐射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累计新增效益近百亿元,同时还培养一批“行走于田间地头,服务于乡村群众”的竹乡土专家团队。

竹子栽培重点地区,环境虽然好,往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利用科技助力竹产业发展,也成为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助力当地共同富裕的“精准模式”。除了把“科技竹”种到宜宾,竹产业团队还积极对接我国西南地区竹产业发展,把“科技竹”种在绿水青山间,种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表示,学校在竹子基础研究及产业研发上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推动各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