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1/20 15:21:29
选择字号:
数智时代教材建设如何应对新挑战

 

无教材,非学校。无数智,不成教。在迈向数智时代的今天,教材建设如何应对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在数字智能时代更好地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专业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

11月18日至1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国内)在沪举行。多位教育专家围绕"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对话。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韩震致辞时提到,进入数字化时代,知识形态已经在经验形态和工业化时代的原理式知识基础上,衍生出了第三种形态,即以数字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交叠式知识。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强调,在数智时代,技术赋能教育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学术界和业界的专家们将共同审视当前教材建设的现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教材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教材支撑。

本届论坛特邀12位专家围绕数智时代下的教材建设与知识管理议题发表主旨报告,提出了各自的新见解和新思考。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教授邓宗怡基于德国教学论,提出了关于21世纪能力的新思维方法,并探讨了将这些能力纳入国家课程纲要的可能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及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指出,虽然教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长期以来,教材研究总体上并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范良火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尤其是从方法论的视角,回顾和审视过去十年教材研究的发展,分享了他对这一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陈霜叶在论坛上指出,这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突破传统的领域知识和常识通用知识的区别,对世界知识的供应、构成、分布和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前工业化时代产物的教材,在其建设的底层逻辑上面临巨大的冲击。她提出,有必要从"已知"向"无知"的转变,从批判性的"官方知识"转向转化建构的"国家知识",重新思考以国家知识管理为逻辑起点的数智时代教材建设。同时,教材研究也需要引入更多的宏观与多学科视角,建立教材大国教材研究的理论自信。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教授陈友芳在其报告中探讨了构建中国独立的教材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她指出,中国对教材的生成、转化、凝结等问题能够贡献出自己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学术语言。她提出,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学,应该采取以微见宏、多学科研究的方式。

本次论坛围绕"数智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数智时代教材研究的多学科方法"及"数智时代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关键机制"等主题展开探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材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就数智时代下教材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进路、国家知识管理与教材媒介性的新特征等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此外,在圆桌论坛中,与会学者们深入探讨了教材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智慧,共同探索数智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