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群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0/22 9:45:43
选择字号:
林群院士:我敬佩的物理学家最后的理论思考

 

文 |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作为一个常年在我国科普工作一线奔走的“退休老人”,史蒂芬·霍金是我在多个场合和多次采访中都会提到的科学家,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敬佩的物理学家。
霍金的贡献不仅在于物理学领域,更在于公众范围的科学传播。霍金著述颇丰,除了家喻户晓、几乎在每个欧洲家庭的书架上都有的《时间简史》外,他在科研的同时还出版了《果壳中的宇宙》《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大设计》等作品。2018年3月,霍金去世后,依然有《十问:霍金沉思录》问世。
而这本《时间起源》的作者本来也应当写上史蒂芬·霍金的名字。比利时鲁汶大学物理学家托马斯·赫托格自跟随霍金读博士起,就成了霍金合作密切的学术伙伴。他是霍金的弟子,是霍金的同事,也是霍金的朋友。在这本书里,赫托格详细地阐述了霍金生前最后关于时间起源的理论思考。
自上而下的宇宙学的发展,是霍金与赫托格的合作中最有张力也最富有成果的阶段。曾经参与撰写《大设计》部分书稿内容的赫托格,在霍金去世后明白,自己要独立承担起向这个世界系统性地展示霍金最后的理论的工作了。霍金最后的理论是自上而下的宇宙学观念,是晚年霍金对于早期自己——写作《时间简史》那个时候秉持自下而上观点的颠覆。
这本书中,除了理论上的详尽阐释外,更有两人合作细节的娓娓道来。霍金特殊的身体情况和沟通方式世人皆知,而在赫托格细致的回忆下,我们能够看到,在这样的不便下,一位科学巨人是如何以其对科学的热爱做出了不凡的事业的。霍金的风趣幽默、活跃与好奇,全都跃然纸上。
科普教育需要科学家,科学家作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向大众普及科学的重任。他们能使真理露出海面,还能把原创性的东西告诉大众。科普对科学家本人亦有益,它能使科学家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自身的专业。
不仅如此,科普教育也依赖大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当年作讲座,全国有百万人在听,而我作讲座就只有几十个人听,这就是差距。同时,大科学家对问题的理解最透彻,他们能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公众。比如霍金当年在撰写《时间简史》时,就非常注重如何在尽量不引入公式的情况下让公众明白其中的概念。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长久以来,致力于科普教育的科学家并不多,这可能是受了“从事科普是不务正业、没有创新性、科研搞不下去了才去做科普”等观念的影响,近年来情况才稍有好转。事实上,科普与创新不但不矛盾,还能相互促进,霍金就证明了这一点。
《时间起源》是霍金最后的理论,和《时间简史》构成了呼应,仅仅从书名结构上就能看出来,《时间起源》回到了最终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时间简史》的致敬。用赫托格的话来说,霍金是一个渴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更多地从宇宙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存在,并从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宇宙学的科普图书,更是让我们得以一窥伟大科学家最后的精神世界的佳作,推荐给对宇宙怀有好奇的每一个人。
(本文系《时间起源》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