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太原开幕 |
中国科学家呼吁推进空间科学国际合作 |
|
“开展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合作,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共同的科学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大会理事长吴季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表示,空间科学国际合作正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2020年以来多个合作项目推迟或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
“认知宇宙与客观世界的规律,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科学家的目标,而是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目标。科学的发现是人类的发现,中国在空间科学前沿领域取得的突破也是全人类的成就。”吴季说。
空间科学因其和平、开放、共享的性质,能够贡献新的重大发现与科学知识,成为各国和平利用空间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美欧纷纷开展中长期规划研究,科学合作更为全面和广泛,例如,2021年11月和2022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先后发布了天文学领域和行星科学领域的十年规划报告(Decadal Survey),今年将正式启动空间物理领域的十年规划;去年6月,由欧洲空间局牵头组织的2035-2050年空间科学中长期规划“远航2050”(Voyage 2050)正式发表。
吴季认为,这些中长期规划都为未来空间科学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
“尽管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是开展空间科学国际合作的初衷和动机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航天和前沿科学领域合作的最重要的窗口。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推进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为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拓展人类认知疆域,做出中国人的贡献。”吴季说。
据悉,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于8月25日至2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在8月25日举行的空间科学国际高峰论坛上,来自欧洲空间局、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以及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等国的顶级科学家和管理专家深入交流,探讨空间科学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促进未来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方式与途径,增进国际航天界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除空间科学国际高峰论坛之外,会议还设置了13场大会特邀报告,32场分会场学术交流,并安排了青年学术沙龙、“科创中国”空间科技路演、“航天新技术、新成果展”和“星辰大海等着你”山西行科普活动月等系列活动。
此外,会议颁发“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并揭晓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孙泽洲分别获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学奖和技术奖。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瑞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熊少林、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张爱兵、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野青、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郭丽丽、南京大学教授于涵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雪和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凤,获评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次大会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