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8/11 10:53:22
选择字号:
青藏科考:高原上的“院士课堂”

 

中新网西藏阿里8月11日电(记者孙自法)“野外科考规范,首先要准确记录科考(采样)点名称、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对地层进行初步研判时,也可以舔一下砂石样品,尝尝粗细、咸淡和是否沾舌头”“可以把冰川划分为冰斗冰川、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和冰盖四种类型”……

连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研究员持续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开设“课堂”,相伴蓝天白云、雪山湖泊和高原阳光,为同行的科研人员、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是“把科研传承教育的课堂设在祖国的高原上”。

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7月底从拉萨出发,正式开启“青藏高原人地关系综合考察”行程。作为本次科考分队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和科考队员们风餐露宿一路同行,一起高原徒步前往具体科考点调查研究,每到一处高原湖泊、高原特色地形地貌、古人类遗迹遗址等科考点,他都要结合该科考点具体情况给队员们授课指导。

科考分队前往亚东县途经卓木拉日雪山时,陈发虎开设“冰川课堂”指出,冰川的两个共性包括冰川是一种沉积岩、冰川是运动的,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划分为冰斗冰川、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和冰盖四种类型,还详细讲解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刃脊、角峰、U形谷、冰碛地貌等不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在札达县格布赛鲁遗址,陈发虎讲解如何初步研判地层时提出,可以对地层砂石舔尝一下,根据样品粗细、咸淡和是否沾舌头作出初步判断,并亲自舔尝地层砂石数次以作示范。高原课堂上这位大科学家这项特别接地气的言传身教,堪称“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院士舔砂石”,令科考车队的司机们惊讶不已,也让科考队员们感动且印象深刻。

在仲巴湿地遗址,陈发虎认为,该地区是典型的风沙-湿地地貌,适宜早期人类居住。在遗址一处保存较好的剖面上,他详细分析称,剖面底部是典型的灰白色湖相/湿地沉积,上面发育一层灰黑色的腐殖质层,表明当时气候暖湿,人类活动面位于腐殖质层之上,再向上为典型的风成黄土沉积,指示气候变干。他还提醒科考队员说,利用该剖面可开展较好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

在日土县夏达错遗址,陈发虎依据当地古气候背景和相关遗址研究结论,推测当时人类活动存在季节性,古人类可能并不是长期定居于某个地方,认为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地质图寻找当时人类居住的石灰岩洞穴,可能会有更大发现。他还进一步对比传统考古学研究与现代基础科学研究的异同指出,相比于考古学的力求真实全面,科学研究更需要有创新性和引领性,这样才能有开创性成果。

在青藏高原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曲美雄谷遗址纪念馆参观时,陈发虎院士勉励科考队员们要学习历史,铭记历史,科技报国,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这次科考中言传身教的教育,让我们能更快掌握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科考队员、今年刚考上由陈发虎院士指导的西藏大学博士研究生黄怡说,为讲解如何初步研判采集地层砂石样品的性质、特点,陈老师亲自舔尝砂石作示范,这种科研精神非常值得青年一辈学习。

值得学习的还有陈发虎院士的“高原课堂”并非“一言堂”,而是既科学严肃又开放活泼的“高原论坛”,他在授课的同时,也担当论坛主持人,结合科考点具体情况,邀请相关科研方向的科考队员进行针对性讲解,并提出不同议题让科考队员们现场展开交流和辩论。

此外,青藏高原上的这个“院士课堂”还是一个移动课堂,从一个科考点赶往另一个科考点的数十乃至几百公里途中,陈发虎还利用科考车队的对讲机系统,对窗外途经的重要高原湖泊、特色地形地貌等,组织科考队员及时研讨交流。

在本次科考分队领队、科院青藏高原所侯居峙研究员看来,这次科考行程中的高原“院士课堂”,从不同学科角度解读人类生存历史及影响,就是通过多学科交叉综合展开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的生动实践。

科考队员、科院青藏高原所和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梁思然说,在这次科考之前,她的田野调查是跟着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同吃同住,这次科考则在高原上跟着科学们同吃同住,对于学人类学的她来说,牧民和科学家们都有点神秘。

“神秘的青藏高原吸引了中外众多科学家、探险家和冒险家,也提供了较多过去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陈发虎院士总结说,这次青藏科考多数时间在海拔4500-5200米间进行,内容涉及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古环境、古生态、高原隆升和地貌演化等众多方面,有望培养年轻一代成为未来的青藏高原研究主力。

他强调,此次青藏科考分队的高原野外课堂,科考队员们均在各自领域讲解相关科学动态和问题,并展开全面深入的交流研讨,既提高科考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将为产出世界科技前沿成果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奠定长远基础。(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