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14 10:22:01
选择字号:
中国科技馆推出“非遗+科技”系列教育活动

 

剪纸用的剪刀是费力杠杆还是省力杠杆呢?草编用的植物为什么柔韧不易折断?古老的桑蚕丝织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有什么关系?植物染传承人所说的“起缸”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生化反应?近日,在我国迎来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中国科技馆推出“非遗+科技”系列教育活动。

据介绍,“非遗+科技”系列教育活动是中国科技馆紧密结合“华夏之光”古代科技展厅的展教资源,从“非遗”与“科技”相结合的视角精心研发的全新思维课程,十六个非遗主题科普活动受到了科技馆小粉丝们的欢迎和追捧。

目前,“非遗+科技”系列活动大部分以空中课堂直播的形式进行,孩子们在家里就可以轻松通过网络参与直播互动。学非遗、做实验、玩游戏、制作非遗手工小作品……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广受小朋友认可。调查统计显示,这种寓教于乐,探究非遗背后科学真相的科普活动广受好评,在已参加过活动的学生家长中满意度高达98%以上。

据华夏之光展厅辅导员李广进介绍:“华夏之光展厅的展品所展示的古代科技中,几乎每一项都与非遗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希望孩子们在科技馆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产生对综合科学的兴趣。我们特别邀请了很多非遗专家和教育专家针对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开发课程,包括知识点、问题引导、实验探究、手工体验、交流讨论等很多环节,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多学科融合学习的效果,极大满足了孩子们乐于探究科学奥秘的天性,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文化,我们的孩子不仅要面向未来,更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非遗文化,探究非遗人文活动背后的传统科技智慧,充分认识科学与文化融合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华夏之光展厅负责人王紫色表示。

据了解,中国科技馆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其他主题“非遗+科技”系列活动,引导公众从科技的视角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更好地服务广大公众的科普需求,积极推动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的普及。

“非遗+科技”系列教育活动现场(中国科技馆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