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5 15:40:16
选择字号:
氢能创投: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资本跟进

 

4月20日,由中科院理化所科技成果孵化的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富海”)宣布月完成B轮引战融资,公司在氢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氢液化装置、氢能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业务,因此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这只是我国氢能产业创投热潮中的案例之一。有统计发现,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呈不断上升趋势。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正成为创投机构“下注”氢能产业的注脚。

今年3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对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高红利时代基本已经过去。”谈及氢能产业创投,同济大学教授张存满认为,依托资本市场、传统企业产业升级投入、商业模式创新等,将使氢能产业获得更好发展。

氢能核心技术创新受关注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国内一家综合性低温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为了推进液氢应用转化,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推动成立了中科富海公司,目的是打造世界上第三个国际化低温制冷系统研发制造基地、低温工程承包商及工业气体提供商。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谢秀娟介绍,历经两代院士、四代科学家60多年的坚守和深耕,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依次突破了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转换,已经实现了系列化的低温装备的国产化和商业化;理化所也参与了多项国家液氢标准的修订,为液氢产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前,中科富海以北京为研发总部,沿着江浙一带的气体公司以及中山的制造基地在进行全国布局,2021年销售额同超3亿元,并完成了A轮融资。

中科富海今年4月完成B轮引战融资,由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领投,包括中化资本创投旗下的山东省新动能中化绿色基金、农业银行旗下北京首支绿色科创基金——北京绿色科创穗禾北工股权投资基金7家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此外,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理化所旗下的重庆市江北区中科先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六名老股东继续跟投此轮。

随后不久,中科富海宣布“中科富海气体岛项目落地广东省中山市”,该项目是大湾区首个涵盖氦气、氢能源、电子特气及空分装置的综合气体岛,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市首个氢能供应基地,可解决中山市缺氢的难题,同时可以辐射周边的氢能供应。

“通过从上游到中游液氢的制取、储运到下游,我们希望在未来3-5年实现液氢产业链示范;在未来5—10年逐渐壮大成熟,实现绿氢一系列的应用。”中科富海总经理高金林表示。

“我们投资中科富海,看重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潜力,期待其在氢液化、储运、加注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我国低温技术重大突破,从而培育科创企业。”参与此次B轮投资的农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总经理杨钧凯表示。

高补贴红利时代已过

杨钧凯介绍,紧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农银投资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了两只绿色科创基金。“这两只绿色科创基金,将全力支持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氢能示范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以及氢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

类似的产业创投基金,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从产业创投基金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也是氢能产业企业必然的选择。

这是因为,“对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高红利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不会再有了。”张存满认为,“氢能产业一定没有过去新兴产业那样的高额补贴空间。氢能示范城市群建设预计持续到2024年底,中央财政补贴相对有限。因此,《规划》在产业投资方面也提出了政策引导。”

“《规划》表明国家层面对氢能产业的态度是积极的,是支持的,是鼓励的。但是对新兴产业的补贴扶持的黄金期,可能已经没有了。”中国城市燃气氢能发展创新联盟秘书长赵吉诗也表示。

赵吉诗说,现阶段国家财政相对收紧,业界对氢能产业能否也得到类似纯电动汽车、光伏、风电起步期粗放式补贴,不应当抱有太大的期望,氢能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是一个比较辛苦、自力更生的过程。

那么,如何解决氢能产业、尤其是氢能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呢?张存满提出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获取。

“一是从资本市场获取产业发展资金。”张存满表示,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成立了众多产业创新基金,且科创板、北交所等上市机制日益完善,有助于氢能创业企业获得发展资金,“有点像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的走法。”

二是传统企业产业升级资金的投入。“比如说潍柴动力、国电投氢能等这一类企业,将在传统制造业中获取的部分利润向新产业转移。”张存满说。

而事实上,参与此次中科富海B轮融资的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等,正是类似的寻求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三是从商业模式中找钱。“例如探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商业化创新模式,向政策要红利、要效益。”张存满说。

而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破解氢能产业投融资面临的一些困局或障碍。“比如需要培育互利互盈的产融合作生态体系,探索规模化商业模式。”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史英哲说。

史英哲表示,要构建与“双碳”目标相一致的“1+2+4+N”的氢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战略导向、公共部门的财税政策、绿色金融的精准支持,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来构建互利互盈的产融合作的氢产业生态。

绿氢是重要创投方向

氢能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能源,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目前,氢能根据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不同,主要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

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等燃烧制取的氢气;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是通过光伏发电、风电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因此被称为“零碳氢气”。

“氢能产业链涉及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亿万级的大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目前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前期,无论是技术研发创新、应用项目落地,还是企业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金融投资的支持。

王乃祥指出,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氢能全产业链仅到2030年就需要7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包括制氢3000亿美元,氢能运输分配2000亿美元,氢能末端利用2000亿美元。

“长期来看,绿氢是方向,而蓝氢主要体现的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张存满表示,按照《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以电解水制氢为基础的氢电互变技术,为可再生能源储能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这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在氢能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美国、欧盟、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表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引领、自立自强,以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为抓手,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例如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以及终端利用等产业链主要环节,我国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技术壁垒,氢能制备储运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困扰氢能产业发展。”吕建中表示。

因此,提高氢能产业发展质量,绝不能靠盲目上项目,更不能搞低水平重复投资,而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集中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全产业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制定完善行业基础标准,增强氢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性。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上明也指出,氢能产业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能源体系优势,坚持系统思维、久久为功,力争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要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基础,发挥氢能高品质热源、高效还原剂、低碳化工原料等多重属性,推动氢能在交通、冶金、化工等领域替代化石能源使用。”杨上明表示,要加快氢能产业中新型储能、分布式热电联供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积极发挥氢能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作用,稳步有序推进氢能示范应用,实现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中科富海已形成完善的氢能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中科富海供图

我国氢能产业链日益完善。图为北京的一家氢能企业。郑金武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