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高雅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12 12:14:48
选择字号:
李长杰:突围线上教学“疲倦期”

李长杰 江苏大学供图

“每天不定时开播批阅作业,顺便放放音乐放松一下......”开学已两个月,伴随着持续推进的线上教学,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李长杰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的不定时直播,成为不少学生晚间自习的新陪伴。

传统智慧教学平台的运用,辅之新式社交型学习平台,在李长杰看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加持下,复杂有难度的“电路课”能够实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搭伴学习,消除疲倦感

4月4日晚7点左右,打开李长杰的“陪你学电路”直播室链接,已有近40人在线,批改作业的李长杰和晚间自习的学生同时开始学习工作。

“线上教学什么时候结束?”“交流电应该如何复习?”“想起老师给我的电路作业评语了。”直播时,李长杰其实并不出镜,但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留言,李长杰随时解答。在这里,直播室更像是一个共同分享经验、彼此监督、互相激励的另类学习空间。

日前,江苏大学发布消息,原计划恢复线下教学的通知取消,全校继续实行线上教学。面对线上教学逐渐“常态化”,学生网课劲头不那么足了,作业打卡不那么积极了,学习态度也没有之前端正了。如何消除疲倦感,带去新体验?

“这届年轻人喜欢上‘B站’搞学习。”李长杰笑着说,开直播其实是利用了同伴效应,借助网络直播的实时特点给学生带去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对我来说,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而言,能够引起自身共鸣,知道还有许多人在共同努力,消除了学习的孤独感。”

“少了步骤”“画图不规范”“还可以更完美”在电路作业上,李长杰的评语不少见,学生却很少见批阅的过程。看着直播室里李长杰圈圈划划,电气(卓越)2101班的马飞扬觉得很新鲜,“李老师时髦又有趣。喜欢这样的‘陪伴学习’,也喜欢李老师充满情趣的生活态度。”

在B站,李长杰的“电路理论一起学”“生命中的风花雪月”两个专栏也颇受学生欢迎,其中上传的16个电路理论难题和知识点解析视频,总播放量已达4.1万次。

强化互动,丰富学习体验

直播批改作业获得认可和关注,李长杰开心却也意外。因为在李长杰看来,确保线上教学质量才是他的主战场。

事实上,作为“电路原理”课程教师,李长杰在2016年便已开展“电路原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尝试,不断调整设计教学环节,从一开始的不熟悉、不适应,到现在的熟练使用,甚至不断启用新的功能应用,学生给出的反馈令人欣喜。

在学习结点电压法的课堂上,金山英才2101班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紧紧盯住屏幕上滚动着的头像。两秒后,李文青看见自己的姓名停在了屏幕中央,略带紧张地调整设备、打开麦克风后便开始讲述自己的解题步骤。

据了解,“电路原理”课程线上学习和平时作业分别占到最终成绩的30%、20%,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一刻都不敢放松。李文青不禁感叹,“学习任务版块多、环节紧凑,紧张又刺激,但经过这一套练习,电路学起来也真的不费力。”

“在我的课堂上不仅要动脑,也一定要动手、动口。”李长杰线上课堂的屏幕上的电子板书总是保有相当比例的留白,为的就是适时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和学生一同书写、演算。

课前学习慕课视频,课中随机点名提问、限时线上答题,课后整理学生答题情况并反馈,每周一次单元测验、学生之间作业互评......为防止学生“走丢”“走神”,李长杰尽可能贴近真实课堂场景,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智慧教学平台上简单、易操作的小功能和小程序,布置形式多样、内容精炼、富有实效的学习任务,以实现线上教学的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优化。

优化不止,不断迎接新挑战

线上教学内容越来越成熟,方式也越来越灵活,但对拥有丰富经验的李长杰来说仍有诸多挑战。

一部笔记本电脑、两部手机、一个数位板、一个外置摄像头,是当下李长杰的必备教学装备。为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李长杰还计划添置电路实验器件,以期能够进行一些小型实验直播。

“电路原理”是电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电路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既解决以往理论与应用脱节的问题,又加强基于工程的应用型电路内容。“然而由于目前实行线上教学,实验教学部分还无法全面展开,当下便先结合理论知识穿插进行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演示。”为打开思路,李长杰始终在思考、在学习,多方调研、听公开课、作线上交流,不断收获新的灵感。

除了继续丰富教学方式,李长杰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及时回应给以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老师,思考题我做出来了,您看对不对?”“答得不错,下次课上给你5分钟,为大家做个讲解。”一天中,李长杰总是手机不离手,因为学生有任何问题,他总希望第一时间解决。看到学生发来的解题过程,李长杰细致点评的同时,还总不忘问一问学生感觉如何。

“愿意提问题的学生很宝贵,及时、如实地给予评价非常重要,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能够让我在交流中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李长杰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