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6 17:17:02
选择字号:
田刚:让科学“回归”科学家手中

 

重磅!诺奖级成果!革命性突破!近年来,类似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的科技成果报道中,甚至出现在一些科研人员的成果描述中。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看来,这种夸大式的宣传报道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浮躁现象,这与科研工作本应具有的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氛围是不匹配的。

“宣传浮夸风夸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既会误导社会舆论、公众认知,同时影响了学术风气,不利于年轻科研人员成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田刚直指要害。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上天入海,穿山越岭”,中国创新创造让国人振奋和自豪,科技新闻已经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诸多科学技术得以推广普及,被公众认知。

田刚指出,科技宣传中的浮夸风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夸大成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比如,只要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的论文,就等同于“重大突破”。

“实际上,任何领域称得上‘重大突破’的成果都非常难得,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在研究中取得了有意义的进步,或者是验证前人的理论或是对已有结论的推广。”田刚说。事实上,对于科研成果的夸大宣传,很容易让公众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和误解,而大众对我国科技真相的误解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

“媒体的宣传导向已经影响到了学术界内部。”田刚指出了“更严重”的影响。

在他看来,过度报道干扰科研环境,不利于科研人员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有可能影响到科技界的正常发展。过度宣传所产生的“效应”,可能会成为一种误导——科研人员将注意力过多放在宣传而不是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工作,这极大浪费了他们的精力。

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在发展过程中的导向非常重要。

“夸大报道带来的声誉甚至是直接的利益,会造成不良示范,挫伤做出了好的研究成果但却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影响学术风气和年轻人工作的积极性。”田刚说。

他同时还指出,过度的评奖和人才项目也是浮躁的表现,也会造成相似的后果。“奖项是一个奖励和学术认可,要保证质量,过多的奖项反而可能会有违初衷。人才项目作为对科研人员过去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是非常需要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帽子’,成为永久性的待遇保障。”

田刚呼吁,科研评价权应当掌握在科学家手里,相关单位要遵守和把握科技类报道的严谨性,尽可能减少非学术机构组织的科技成果评比活动,遏制科技宣传与科技界的浮夸浮躁之风,给科技界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