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5 20:52:39
选择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
注意防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张来斌 受访者供图

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要求我国要在今后四十年内打破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

“这一过程必将催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容易导致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等诸多重大问题。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外部因素明显增加。”今年两会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表示。

此外,张来斌指出,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易受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影响,导致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稳步推进。

张来斌经过调研发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导致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错配。

在能源转型过渡期,传统能源矿产资源的长期投资收益呈下降趋势,导致市场投资意愿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2021年以来,传统能源矿产资源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市场反弹的原因,也与供给侧生产恢复缓慢有关。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还会导致对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仅考虑光伏、风电部门需求,铜、镍、锌、银、碲等金属将面临供应风险,但上游矿产开发投资增速不及预期、金属矿产资源开采难度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又进一步放大了金属供需错配。

其次,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失衡,引发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

2022年3月3日,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分别突破每桶119美元和每桶116美元。这既有俄乌战争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有生产跟不上消费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在回升,但能源生产供应恢复具有滞后性。通常而言,化石能源项目建设周期为3-5年,恢复和新增产能都需要时间。这种能源供需错位,很容易引发能源市场的价格震荡。这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要理性认识能源转型,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舍弃化石能源,那么类似的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还会出现。

另外,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的80%以上需要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受天气影响明显。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后,导致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稳定、调控能力等下降。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会加剧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比如,2021年9月欧洲的风速也明显低于历史均值,导致风电出力降低,加剧了欧洲电力供应短缺局面;美国得克萨斯州风力、太阳能发电机组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在遇到极寒雪灾的天气下无法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网严重瘫痪,进而导致大停电。

基于此,张来斌提出解决方案。他建议,其一,发挥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压舱石作用。多措并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大力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油气增储上产。

加快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扩大石油储备规模,打造跨区域的大型地下储气库群,发挥LNG接收站的调峰应急作用,提升和保持油气自我供应能力。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实现能源增量替代。在电力消纳方面,提升火电机组运行的灵活性,为可再生能源消纳腾出空间,支持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其二,有效应对全球化、多元化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平衡好管道气进口稳定性和LNG进口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作用,谋求更多元化的进口结构,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快建设韧性、安全的能源体系,建立完善能源监测预警机制。

其三,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从全球形势来看,短期内还很难摆脱化石能源,能源价格有可能维持在高位震荡。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将属地性特征强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张来斌强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