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15 6:55:46
选择字号:
“致远”十年对话拔尖人才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系列活动举办

 

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系列活动在线举行,活动分“‘炉边对话’拔尖人才培养”“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研讨会”“致远一期校友学术论坛”三个部分,“致远一期”毕业生、首届(85级)试点班校友代表线上“返校”。

1214.png

“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系列活动在线举行      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致远学院创院院长张杰,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副校长兼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副教务长吴静怡,访问讲席教授John Hopcroft等出席。活动特别邀请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密西根大学教授James Penner-Hahn等共话拔尖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学校相关院系、部处领导,致远学院班子成员、项目主任等也在线出席,共同回顾“致远梦”从萌芽到如今逐渐实现的历程。

“炉边对话”环节旨在搭建海内外高等教育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共同思考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命题。

12141.png

圆桌讨论      上海交大供图

林忠钦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命题,需要教育领导者、教育实践者不断总结反思、持续探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特区”,致远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攀科学高峰、能够站在未来科学和工程域前沿的领军人才。从首届毕业班29人,到如今学院已培养出1638名毕业生,整体深造率92.5%,理科方向直博率约70%,已有34位校友在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John Hopcroft表示,致远学院十余年来所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效有目共睹,然而放眼全中国能享受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希望致远学院通过合作交流、输出优质资源等形式进一步扩大辐射效应,为提升中国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发挥更大作用。骆利群从导师的视角分享了学生培养的切身体会,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日常交流等传递给学生。张翔认为,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教育,个体化教育正在崛起。未来的高等教育,需要创新的思维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情怀,在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全人教育”;人类对真理的热爱、对自然世界奥秘的好奇,是驱动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所在。

与会嘉宾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最需要的能力、未来大学的教育模式、拔尖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展开交流。

值此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之际,徐学敏代表致远学院给致远全体创院教师颁发“致远创院贡献奖”,向参与创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源致远”,从“特班”、到“试点班”、再到“致远学院”,始于“南洋公学”、设于“改革开放”、盛于“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与时代同频共振。 “致远一期”的29名学子在毕业后全部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26人取得博士学位,目前90%继续从事学术或应用研究。不少校友已经开始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受到关注。

张杰表示,非常欣慰地看到“致远一期”不仅仅仍活跃在学术界,而且已经走到了科学的最前沿,当年的“致远梦”正在实现。

林忠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致远一期”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希望目前仍在海外深造的校友们早日学成归国,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