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5日,第十八届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以下简称CCF HPC China 2022)以线上的方式举行,包括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以及高性能计算产业界的头部企业代表、专业技术人士云上相聚,围绕“新算力 新赋能 新未来”这一主题,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算力的创新与演进,研讨高性能计算的场景化应用,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陈国良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CCF会士陈左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王军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王英龙作为大会的共同主席;大会执行主席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研究员杨美红,山东省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吴晓明共同担任。
目前,我国算力规模已排名全球第二。做好算力的规划、生产、调度和使用,促进算力的持续提升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CCF HPC China 2022以高性能计算为视角和切入,策划组织了70多场论坛活动,发布2022年度中国超算最佳应用报告、2022年度高性能计算创新案例,同时还举办了包括第十届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决赛(PAC)、第六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CPC)和第三届ACM中国—国际并行计算挑战赛(IPCC)等在内的多项特色活动,多项权威奖项也在大会期间揭晓。
陈左宁在致辞时指出,当前,“计算+数据”双驱动,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高性能计算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启了算力赋能数字经济的新篇章。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性能计算的资源规模越来越受限,在处理复杂的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高性能计算应用的多元化、供需不平衡以及新兴应用的快速崛起,推动了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在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短板迫在眉睫。
她提到,在新一轮以多元化、融合化为特征的先进计算产业浪潮下,实现高性能计算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不断发展新的范式,深入研究科学智能计算、工程智能计算、“经典—量子”协同的量子计算等先进计算方法以及新的计算结构,打造以新型算力为基础的软硬件协同的创新生态环境,助推行业赋能,以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跃升。
2021年图灵奖获得者、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教授杰克·唐加拉应邀在大会上发表题为《高性能计算:现在和未来》的报告。他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回顾了过去十年超算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对未来超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指出,超算技术与应用的演进极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数值科学软件的发展,未来如何使得新一代软件与算法能在动态的、分布式的、并行的环境中更有效和可靠地应用,将是研究的重点。
据王英龙介绍说,今年是继2011年山东承办第七届CCF HPC China之后,该学术年会再次落户山东。他表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相关算力产业的发展;未来,济南中心将积极融入国家算力枢纽建设,创新平台、深度赋能企业,并加快E级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更好地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会上,《走向未来的HPC产业白皮书》发布,它在大量调研和专业分析的基础之上,勾勒出未来HPC产业发展的全景图,包括面临的挑战、应对策略、市场格局、应用实践等。会上还公布了“2022年度高性能计算创新案例”,揭晓了“解决方案奖、产品创新奖、技术创新奖”三项奖项。
CCF HPC China 2022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办,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