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中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18 11:05:07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
构建全链条人才支撑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是个体量较大的研究所,共拥有约1900余名各类职工和1400名研究生。如何完善人才体系建设,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提升研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效率,是大连化物所一直在摸索的问题。在过去几年里,对标国家、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连化物所在激励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开展了一些新的尝试。

首先明确“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形成了覆盖基础前沿、应用研究和重大任务领域,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全链条”人才计划体系。比如,通过实施“优秀青年博士人才”“优秀博士后支持计划”“国际英才培养计划”“首席研究员计划”等具有研究所特色的人才支持政策,为人才提供良好、稳定的待遇保障支持。并且,坚持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并重,兼顾基础类人才和应用类人才协调发展。对于优秀青年人才,通过自主遴选提前给予支持;对于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基础类人才和应用类人才给予同等支持。

与此同时,大连化物所还加强了顶层设计与统筹。通过组建研究组组群,形成人财物的有效凝聚,提升了协同创新能力。我们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勇担重任,设置“组群中心主任”“组群中心副主任”“组群研究组组长”等多个岗位,在组群“大团队”的科研实践活动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着力提升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力。而部署所创新基金,统筹资源一体化配置,则为科研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通过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团队“强强联合”,促进了基础研究成果向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阶段迈进,从而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在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上,我们也做出了一些调整。通过建立“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大连化物所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人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人才在同一个平台下有序竞争。

为确保人才潜心科研,研究所还实施“交钥匙”工程,通过多部门联动,提升“3H”保障效能。此外,也要注重科学素养和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和老学家精神的传承等现有丰厚精神土壤,以榜样的精神感召人才。

如今,通过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以及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大连化物所激发了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努力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生态,达成了研究所和人才“双赢”的局面。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