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传来好消息。该校皖中试验站建立的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绿色高效示范片121亩进行实产验收,亩单产最高1148.2公斤,百亩平均亩单产1136.4公斤,创长江下游水稻亩单产最新纪录。
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绿色高效示范片 安徽农业大学供图
由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省内外多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通过查看水稻田间长势和长相,确认安徽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集成的水稻抗逆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在应对季节性高温干旱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章秀福研究员表示,示范方围绕水稻绿色高效、抗逆丰产、节本增效等方面,集成创新水稻抗逆丰产优质栽培新模式,水稻长势均衡性好,穗数足、穗头大、结实率高,实现水稻“量”“质”双提升,在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特别在50年不遇的极端高温气候条件下,能种出这样的水稻,实属不易。
该校水稻栽培团队负责人武立权教授介绍说,团队围绕安徽水稻绿色、抗逆、丰产目标,从水稻健壮群体构建和农机农艺农信互适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和完善水稻生长各环节关键技术,集成了区域化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水稻抗逆丰产栽培新模式,高产攻关示范片实现减氮10%、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有效推进安徽水稻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区域,水稻常年播种面积3700万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8.5%。但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稻季常遭受高温和干旱的危害,稳产丰产性较差。
安徽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始终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坚守科技创新长版和保障粮食安全底板,长期在皖中试验站从事水稻绿色高效攻关示范,集成应用一批水稻绿色高效关键技术模式。团队坚持“论文写在江淮大地,成效落在百姓家”的服务理念,构建了科研实验田、示范样板田、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田等“三田”联动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示范区水稻产量从2015年的927.7公斤提升到2019年的1053.5公斤,今年亩单产1148.2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