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0/10 17:22:45
选择字号: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在解剖学国际舞台唱响中国声音

 

“历届大会中最为成功的一次IFAA国际盛会。”2014年,第18届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合会(IFAA)大会在北京举办,IFAA卸任主席Bernard Moxham和新任主席Beverley Kramer对此届大会给予高度评价。这场学术盛会汇聚了55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代表,50场分组报告和400余篇墙报精彩呈现,兑现了2009年中国解剖学会在南非申办本届会议时的所有承诺。

近年来,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中国解剖学会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开放步伐,主动参加并积极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解剖学会的学术水平,提升我国解剖科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专业学术团体之一,走过百年征程的中国解剖学会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愈加绽放光彩,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走出去”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面对全球科技治理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解剖学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国内学者创造“走出去”的机会,为解剖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传播中国学术声音。

2018年第8届亚太国际解剖学大会(APICA)和第4届亚太临床解剖学会议(AsACA)在韩国釜山联合召开,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学者参加。中国解剖学会会员在这场大会上创造了多个之“最”。其中,我国参会学者多达40余名,是中国解剖学会组织人员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参会者主要为青年学者和学生。此外,我国也是除主办国韩国之外参会人员最多的国家,参加会议的口头报告人数也达到了历次最多。

在此次APICA大会上,中国解剖学会团体会员“山东数字人”公司展示了公司最新的“数字人解剖系统”和“数字人高清断层3D打印模型”,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好评。

2019年第19届IFAA大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共有79个会员国家(地区)的900余名代表参加。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李云庆率领由70名中国学者组成的强大阵容参加了本学科领域规格最高的国际解剖学盛会,参会人数仅次于主办国英国。大会期间,中国解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了两场青年解剖学家论坛,彰显了中国解剖学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实力和朝气。通过交流,我国人体解剖学领域在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给国际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进来”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学术繁荣发展是全国学会发展的根本要务。国际交流合作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以开放合作增进国际互信,全面创造学会学术创新发展新局面。

1997年,中国解剖学会在北京主办第14届国际形态学大会(ISMS),来自韩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尼日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科学家出席。本次大会共开展了10场学术报告会,130多位学者作相关学术报告,刊登论文摘要近600篇。这场规模大、学术水平高的形态科学盛会受到中外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2017年,中国解剖学会在古城西安主办了第25届国际形态科学大会暨中国解剖学第33届学术年会。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组织了16场大会报告,设7个分会场进行了24个特邀专场和19个投稿专场的专题研讨,245位学者进行口头报告交流,280余幅墙报精彩呈现。此外,大会还收到摘要1000余篇,均被SCI收录并在国际学术期刊Annals of Anatomy发表,极大增强了中国解剖学界的国际影响力。

大会授予李云庆解剖学家卓越奖。李云庆还当选为第19届IFAA副主席。事实上,我国已有一批解剖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如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张绍祥任国际数字医学学会(ISDM)首任主席等。本次会议不但在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扩大了中国解剖学界的知名度,也向世界推介了西安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中国解剖学会在中美、中日、中韩等学术交流方面也开展了多元化的活动。2010年以Kathryn J.Jones教授为首的美国解剖学家协会(AAA)12人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国解剖学会90周年庆典,并全程参加中国解剖学会2010年大会,会后AAA代表团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系参观。2017年8月,第12届中日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研讨会在河北张家口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140余名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外科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摘要100余篇,并刊登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年,中国解剖学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第34届学术年会,并设立中韩解剖学学术交流论坛,双方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2019年,在第35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韩解剖学学术交流论坛上,双方又举行了中韩解剖学交流合作签约仪式。

搭建交流桥梁 共推“一带一路”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21年中国解剖学会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解剖学联盟,并将联盟作为学会国际化建设的重点。

2021年12月,由中国解剖学会主办、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解剖学会承办的2021年“一带一路”国际解剖学联盟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线上线下累计参会人数近4000人次,参会者来自韩国、新加坡等近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新西兰、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

大会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解剖学联合机构的联络,并建立了合作关系。Beverley Kramer、国际解剖项目委员会(FICSAP)主席Helen Nicholson、第6届APICA主席Abdurachman Latief等做重要学术交流。此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7位国外知名教授应邀加入即将成立的咨询委员会。这些都为联盟的正式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大会还面向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征集了逾70篇投稿摘要、20篇墙报展示,促进了“一带一路”医学研究事业发展。此外,大会还建立了联盟双语网站,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解剖学家提供了交流渠道。

凝心聚力,共筑战“疫”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

作为涵盖神经解剖学、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等领域的学术团队,中国解剖学会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在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时,2020年IFAA执行委员会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IFAA执委李云庆和周长满参加会议。会后,他们立即响应IFAA线上执行委员会会议的号召,及时向全国同行传达会议精神,向中国解剖学会全体会员传达IFAA有关“新冠肺炎病人遗体处理及收集的安全操作方针”。

随后,中国解剖学会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主题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多场纪念第2个“国际解剖学日”的活动,开展组织遗体捐献仪式、新学生解剖第一课宣誓、重温医学生誓言、解剖陈列馆科普开放日等多种活动,深受国际同行称赞。这场纪念活动的报道刊登于2020年第二期IFAA Plexus Magazine(《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合会会讯》)。

今年,党的二十大将胜利召开,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中国解剖学会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好时代赋予的重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布局新时代学会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发展道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