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0/10 16:12:48
选择字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

 

“全球现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超过4个亿,约20个人就有一个有精神心理问题。而我国的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高达17%左右。”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一场“关注心理健康,共筑精神乐园”——2022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科普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

对此,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王小平也深有感触。他表示,疫情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由压力应激带来的一些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和睡眠。在疫情之下,每个普通的个体都应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压力。有时候出现负面情绪也许是面对压力的反应,不一定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平时应警惕自己情绪、生理以及躯体方面的反应,如果自己把握不好,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一定要遵照专业指导,不要随意中断治疗。此外,还需要通过锻炼身体、调整情绪方面的技能训练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王小平说。

活动中,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特别提醒,应该注重对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2021年,郑毅团队发布了《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占3.0%。

如何尽早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郑毅表示,第一,一个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与他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所处环境不相符合;第二,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给孩子自己、家长或者学校造成持续的麻烦和痛苦时。“如果识别到这两个现象,需要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必要的时候及时就诊。”

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该如何治疗呢?上海交通大学心境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方贻儒表示,抑郁症的治疗疗效是全球都得到公认的,通过药物的治疗,即便是上世纪问世的一些药物,到现在为止已经使2/3的病人得到症状的缓解乃至病情的痊愈。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除了控制疾病症状,更应该重视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并最终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院长杨甫德表示,在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社会功能恢复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社会功能恢复正常,是一种保护因素,可以防止抑郁症的复发。

在杨甫德看来,抑郁症治疗痊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标准是:不仅仅是患者的抑郁症状消失了,他应该回归病前的角色,他是个上班族,能够跟以前一样正常上班;他是个学生,他能够回到学校去正常上课;他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他能够承担相应的角色和责任。

“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每天生活规律,良好睡眠,均衡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保证。”陆林呼吁。

据悉,今年是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第5年,旨在持续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尤其是对抑郁症的认知,有效联动社会各方力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全民精神健康。

“我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有意义的改变,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灵北中国总经理霍衍思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