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5 21:41:35
选择字号:
曾被“高预警”!它是如何甩掉“水刊”帽子的?

 

创刊于1922年的Medicine曾一度是医学类著名期刊:专注于传染病学领域、仅出版少量高质量综述文章、作者大多是欧美业内专家。然而,自从2015年Medicine的“东家”——威科集团旗下医学出版平台Lippincott将其转型为大型开放获取期刊(Mega OA Journal)后,Medicine影响因子大幅跳水,一度被称为四大“水刊”之一。

2020年末,Medicine还被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列入《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高预警”之列。

但在2021年末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中,Medicine悄然“脱单”,仅用了一年间,就甩掉了“水刊”的帽子。

这本有着百年历史的医学学术期刊到底经历了什么?它是如何摘掉“水刊”帽子的?开放获取后,Medicine靠什么保持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科学报》再次采访威科医疗,揭秘了背后故事。

转型后发文量暴增,被列入“预警名单”

1922年,Medicine创刊。从创刊之日起直至2015年之前,Medicine是一本专注于传染病学领域、每期只刊发少量综述性文章的小众期刊,并且发文作者也几乎均来自欧美国家,鲜见中国作者。

一切都在2015年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年,Medicine由传统学术期刊转型为“开放获取”期刊,之后它的发文量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由此前的每年数十篇增至一年数千篇——例如,Medicine在2019~2020年度年刊文量为4464篇,这个数字已远超一本SCI期刊刊文量的平均水平;另外,中国作者的比例也大幅上升,曾一度占比超60%,远超其他国家总和。

这一变化引发了很多争议,甚至导致有些机构将其列入“预警名单”。

然而,争议的另一面是,转型后的Medicine已不再局限于传染病学领域,迅速扩张为覆盖医学领域40多个学科的医学综合期刊,俨然成为“40多种不同专科期刊的组合”。

转型为开放获取期刊后,Medicine的使命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威科医疗中国区产品与市场战略总监罗丹曾谈到,对于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而言,它可能不一定会发很多各领域最顶尖、最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文章——那些文章还是留给传统的一些各专科小型期刊来发——它更多的是发表一些创新性或许没那么高的研究成果,但必须是严格合规、合格的研究,是值得被发表出来的内容。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往往来自于一些年轻的研究者。

“转型后的Medicine致力于为全球青年医学研究者提供成长的平台。”在对Medicine“使命和价值观”一栏的介绍中,威科如此写道。

在Medicine的资深编辑们看来,期刊的本质是传播媒介,而非评价某研究者或某项研究成果的工具。“在研究人员科研生涯尤其早期生涯里,未必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具有相当的独创性,但它们也是严肃的科研成果,值得也应当被发表出来。”

对于许多医生或医学研究人员来说,他们在职业生涯早期需要不断学习、练习、反复实践来提升水平,而Medicine倾向于发表这类人群符合科学研究和伦理标准的多种文章类型,致力于提供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成长的平台。

期刊“脱水”:始终严格的同行评审

转型为开放获取期刊后,Medicine的使命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一些坚持和原则没有改变,这其中就包括,Medicine始终严格坚持执行同行评审流程和规范。

威科医疗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投稿量和发文量剧增,但这并不代表Medicine变成了“灌水机器”——仅0.2%的来稿直接发表,而每篇来稿平均都将由2.85位审稿人审查,99.8%的论文发表前要修改一到两轮,有6.5%的投稿经历3轮及以上修改。2020年,全球作者接受率仅53%,退稿率近一半。

面对巨大的投稿量,Medicine如何保证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

威科医疗介绍,首先,Medicine采用了详细的分类系统,并利用审稿人搜索工具(如Web of Science的审稿人定位器)来扩大审稿人库,这让稿件和审稿人的专业领域更加匹配。

其次,对每个细分学科领域,Medicine都有一位责编负责监督审稿,确保所有流程严格遵守同行评议与审稿的规则。目前,Medicine已汇聚了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位学科主编与编辑(其中美国编辑占比36%,中国编辑占比12%),以国际化的学术编辑团队确保文章的学术质量与公正。

“目前全球有5000多位审稿人在帮助我们审稿。”罗丹提到,这些审稿人会在编辑的指导下,对文章盲审——他们不会知道这篇文章来自谁,只看它是不是符合规范。比如,首先要确保一些最基本的标准,如文章必须是原创研究,必须符合医学伦理规范,必须符合Equator network的研究汇报指南等等。

再者,Medicine对期刊的伦理要求极高,不仅包括人体和动物实验伦理声明,而且对利益冲突、重复发表或抄袭复制文字内容等内容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从Medicine的主要审稿要求 “Scientifically, technically and ethically sound, and in compliance with standard reporting guidelines(科学、技术和伦理上可靠,且遵守标准的报告指南)”中也可以看出。

可以说,正是始终坚持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和各类规范,才让Medicine没有因转型开放获取而沦为“水刊”。

不“唯影响因子”论:应以多维度评价期刊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Medicine的影响因子也大幅跳水。在2014年之前,Medicine的影响因子一直维稳在4~5分之间,且在2014年高达5.7分;但在开放获取后,其影响因子急转直下,并在2019年降至仅有1.55的谷底,2020年稍有改观,回升至1.889。

这恐怕是大型开放获取期刊的必经阶段。对于影响因子大幅下降,威科医疗解释称,文章类型对影响因子有显著影响。

Medicine由于几乎只发原创性文章,而且原创内容中包含病例报告(Case Reports)和研究方案 (Study Protocols),这在文章引用等提升影响因子的方面严重“拖后腿”。

此外,威科医疗认为,Medicine还“中招”了两个“稀释”影响因子的常见因素:一是,覆盖的专科广泛,自然会把一些本身引用量有限的学科领域囊括进来;同时,发表一些科研设计合理、实验过程规范然而却是阴性结果的论文,也会进一步“稀释”引用量——尽管这样的结果颇具参考意义。

在某些子学科领域,Medicine刊载的相关论文数量与该领域顶尖期刊的发文数量相当;并且,Medicine在该子学科的影响力高于相关领域的很多其他期刊。

以麻醉学领域为例,尽管Medicine的影响力不如该领域一些顶尖期刊,但在“作者选择投稿并发表的稿件数量”以及“所发表稿件的影响力”两方面,Medicine的表现优于该领域许多其他期刊,这体现出Medicine是一本麻醉学领域作者视为值得认可并值得考虑发表其研究论文的期刊。

因此,威科医疗坚持认为,评价一本期刊应该是多维度的,不能只看影响因子。

就如《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一样,其评定期刊的维度也是多方面的,如综合对期刊载文量、作者国际化程度、拒稿率、论文处理费、期刊超越指数、自引率、撤稿信息等因素的考察,来标识一些可能具备潜在风险特征的学术期刊,进而打击期刊乱象、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Medicine从该预警名单上的“一进一出”,验证了Medicine严格坚守学术操守、综合多种能力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作为,同时明晰了聚焦于年轻科研人员的学术助力的行进方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