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30 21:15:01
选择字号:
来一次沉浸式的“太空探险”

 

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从古至今,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如何前往火星并在火星生存?火星遇险应该如何救援?人类世与科幻世、宇宙世的连接桥梁究竟是什么?……想知道这些答案,感受一次沉浸式的“太空探险”,就来2021中国科幻大会的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吧。

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的2021中国科幻大会现场,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利用沉浸式技术手段,以“科幻·共同体”为展览主题,利用首钢秀池空间的环形特殊结构,营造了一场基于未来科技场景的“太空探险”。

沉浸式互动 体验智慧新情景

顺着阶梯,从阳光明媚的户外步入位于地下的首钢秀池展厅,科技之光照亮了整个展厅,仿佛从现实穿越到了科幻的未来世界。

“我是你们的宇航员‘幻幻’。接下来,我们将正式登陆‘共同体号’飞船,开始一场奇妙的太空之旅……”在虚拟人“幻幻”的领航下,游客即将步入“共同体号”太空飞船,开启一场从 “宇宙奇点”到“行旅开端”“未来之光”的太空之旅。

在廊道的“宇宙奇点”,一束红色光线仿佛宇宙射线连接了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廊道两侧展示了8颗太空陨石:1576年,在阿根廷发现的Campo del Cielo铁陨石;1947年,在俄罗斯发现的Sikhote Alin铁陨石;2000年,在摩洛哥发现的Agoudal铁陨石……

微信图片_20210930002410.jpg

Campo del Cielo铁陨石 田瑞颖摄

“我第一次离陨石这么近!这些陨石有特殊的魔力吗?陨石可以带我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吗?”一名小男孩痴迷地看着陨石,兴奋地问妈妈。

顺着光束往前走,圆环空间布置了“生息、生产、生活”三大展区,让游客深刻感受到智慧生活、智慧科研、智慧休闲三种未来场景。

厨余垃圾、鱼的养殖和菜的种植,能否形成生态闭环?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生态驿站系统将设想变成了现实。“这个系统由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系统、低温炭化系统、鱼菜共生系统组成,在生态驿站里就可以实现物质的就地资源化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人员介绍说。

微信图片_20210930002731.jpg

智慧菜园 田瑞颖摄

在展区里,几位游客正排队等候体验高尔夫球运动测评与训练系统mySwing。体验者只需在身体关键部位佩戴好传感器,系统就可以全面分析其挥杆动作,并进行分析和指导,帮助提高运动成绩。

此外,展区还展示了能实现“眼有所指,景即呈现”的脑电视觉重构技术、穿戴式智能假肢辅助康复设备“灵犀手”等,让游客理解并感受科幻产业对当下生活的艺术启示。

仰望星空 探索宇宙奥秘

火星被称为“在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人类能否在火星上生存,是科学家努力探索的课题。

以1:35比例陈列的国内首套深空网测控设备模型,让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该设备主要用于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的航天器轨道测量、遥控指令发送以及遥测与数据接收。“科技的发展真是不可思议!过去,电视信号的接收还时好时坏;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探测深空了。”一位老人驻足感慨道。

1.jpg

国内首套深空网测控设备 田瑞颖摄

面对火星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科学家必须找到应对灾害的解决方案。北京疆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来了能够提供特殊环境下救援的机器人和直升机等设备。

“多功能全地形机器人底盘,可以无线遥控的方式远距离操控机器人,代替人在多种复杂环境下高效作业。长航时大载荷多用途无人直升机,可以续航8小时,进行日常侦查、巡查、监控、探测等作业。”工作人员介绍说。

微信图片_20210930002448.jpg

多功能全地形机器人底盘 田瑞颖摄

此外,“所见即所得”的影视拍摄技术、大型活动数字孪生与仿真系统、北斗智能搜救腕表等技术和产品的展示,都让前沿科技和科学幻想元素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打破传统 与数字人互动

在展区中,人们可以与科幻读物虚拟人实时对话,开启一个打破传统阅读方式的未来阅读空间。

让本次科幻大会主形象“幻幻”从想象走到现实的,就是由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工智能数字人与虚拟世界直播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系统可以让每个人在家里制作迪士尼电影级的数字人直播和动画,实现数字人的‘元宇宙’。”

微信图片_20210930002658.jpg

基于计算成像技术的多相机阵列和动态建模算法研究及应用 田瑞颖摄

轻松按动游戏手柄,就能实现与虚拟“偶像”沉浸式互动。北京锋尚文化的元宇宙虚拟场景与数字平台可以打造虚拟云演艺平台,“尤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工作人员说。

通过这场遨游宇宙的未来之旅,可以体验到与数字虚拟人和谐共处的未来环境,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