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居民正在进行眼病筛查。(受访者供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已成为中国当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患病比率不断上升。
以青光眼为例,其已经成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持续增长,2020年患者数或已将近2200万,占全球的1/4,其中致盲人数将超过1/4。
“对于眼科疾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眼病致盲的关键。”近日,在参天与鹰瞳Airdoc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学术交流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教授王宁利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地促进眼病预防,特别是在基层致盲眼病的预防,进而减少致盲人群。
预防致盲眼病亟需新技术
青光眼又被称为“盗走光明的小偷”,由于发病隐匿,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要做到青光眼等致盲眼病的早诊早治,不但需要依赖医师的专业水平,还需要精准有效的检测设备辅助诊断。
但我国眼科面临着医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挑战。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仅有4.48万余名眼科医师,且大部分眼科医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专业医生,尤其是眼底病医生特别匮乏。
“因此,青光眼等致盲眼病的高患病率,高致盲率与诊断水平不高之间的鸿沟,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来弥补。”上海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教授陈吉利表示。
而视网膜是人体中唯一可通过无创方式直接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部位。通过视网膜图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或者其他多种眼底疾病,乃至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与会专家表示,基于眼底照片的检查手段是糖网、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筛查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将知名眼科专家的智慧和经验集合起来,并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服务更广大的患者。
人工智能助力眼病筛查走向基层
近年来,医学影像AI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眼底影像AI领域,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指出,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实施包括青光眼在内的综合眼底筛查,将是未来相对经济的新型筛查模式。
王宁利高度肯定了人工智能视网膜风险评估对提高全国基层眼病诊治率的意义。他认为,人工智能智慧眼科、远程医疗将在整个大健康领域,特别是在眼健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一定要与专家、基层医疗的建设相结合,眼科人工智能才能持续的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孙兴怀同样表示,“中国医学AI发展非常蓬勃,驱动我国现有医疗模式创新变革。积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检测系统,并加以大范围推广应用,能有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疾病筛查和诊疗随访效率,弥补专业人力不足。”
陈吉利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鹰瞳Airdoc人工智能眼底照相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情况。他说,自2018年开始,上海市静安北部的三家社区医院开始了使用该诊断系统。“我们选取了889名糖尿病患者,根据国际糖尿病分级的标准,分别进行人工分级跟AI分级的比较,最后发现AI图片的敏感性和特异度效果与人工分级相当,但却可以大大节省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对眼病及早的发现与诊断治疗。”
探索合作筛查眼病的“样本”
采访中,《中国科学报》了解到,此次参天和鹰瞳Airdoc启动战略合作,力图通过人工智能视网膜筛查技术及便携眼底相机的推广应用,辅助基层医生提高眼部疾病诊断效率和质量。
“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尝试规模化推广人工智能检测设备,实现智能技术在眼科领域的覆盖及应用,是对‘眼科+AI’的一次创新实践。”参天中国区总裁山田贵之表示,参天公司将充分发挥其在眼科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广泛渠道,向全国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推广和销售便携眼底相机,为中国的基层医疗系统提供精准、优质、平价,且具有保障的眼底筛查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先生表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驱动人工智能视网膜筛查进入到更多真实的应用场景中,共同推动眼部疾病早诊早筛,共建变革性的智能医疗模式,最终实现系统性的创新,普惠大众,服务广大医生和患者。
“希望双方通过整合医疗行业信息化经验、技术实力和应用网络,为实现人工智能医疗影像在多层级医疗机构的规模化应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