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星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8/11 10:11:16
选择字号:
论文表明:美国野生动物2019年已有新冠抗体

 

雁过留声、水过留痕,新冠病毒过处留抗体。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学者追踪中和抗体,将新冠病毒在美国野生动物中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到了2019年!

相关论文指出,在对美国白尾鹿2019年的样本检测中,有一例样本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抗体。这一结论的发表,再次刷新了人类对于新冠病毒传播路径的认知。

此前被认为在武汉最早出现的新冠病毒,却被发现在美国野生动物中更早有了抗体,这还得了?美国农业部连连摆手,说是“假阳性”。8月9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连线专访了病毒溯源专家,弄清究竟是真是假?

两个“从未”

“这是新冠病毒溯源的一项重大突破。”受访专家对科技日报记者给出“两个从未”以解释为什么这项发现非常重大——

从未在野生动物中发现过新冠中和抗体!从未在野生动物中发现早于人类的新冠病毒感染!

前一个“从未”很可能为“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到人”的路径补上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该专家解释,野生动物和人接触的机会比较小,因此,在2019年从人类传播给野生动物的可能性其实并不是很大,相反野生动物到人较为可能,这一发现为病毒传播路径找到了“单向拼图”。

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认为,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中间宿主再过渡到人是多个路径中最有可能的。白尾鹿这一新出现在人类视野中的“病毒携带者”会不会是那个过渡物种,非常值得进一步调查。

后一个“从未”在时间表上把新冠病毒出现的时间大大推前。病毒溯源就好比追踪罪犯的“老巢”,而该项研究正是“警察”终于从监控中找到了更早的作案路径,把溯源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截。

“目前没有任何文献发现在2019年有其它动物被新冠病毒感染过。”专家表示,这项研究对2019年前后都做了调查,2018年没有,2020年3例,2021年40%感染,这些数据表明,2019年正是白尾鹿族群内刚刚引入新冠病毒的阶段,其间发生了什么,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假阳性”太敷衍

美国农业部在其官网上公告认为,2019年的样本里只有一个阳性,因此很可能是假阳性。

细读论文中的研究方法,便能够发现:美国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学者使用的是特异性极高的中和抗体检测技术。

该技术模拟了“实战”:通过让中和抗体和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比赛”,都去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看抗体更厉害,还是病毒更厉害,真正能够阻碍病毒攻击细胞的,就是中和抗体。

“即便是曾经感染过SARS的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在这样的检测技术中也会显示为阴性。”专家说。(新冠病毒也被称为SARS-CoV-2,可见该技术不会认错高度同源的病毒,只会认识新冠病毒的抗体。)

因此,假阳性的出现概率极低。

更审慎的是,研究人员还利用了两种技术进行了重复试验,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

论文中这样写道:所有样本均在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使用替代病毒中和试验进行测试,我们还在国家兽医服务实验室使用传染性的新冠病毒进行了高度特异性的病毒中和试验。

在经历了双重检测之后,2019年的美国白尾鹿抗体仍旧显示阳性,美国农业部的“假阳性”表态如果不是工作态度的敷衍,就是故意回避科学事实。

科学家认为应启动新冠病毒溯源的美国部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溯源线索。接下来,应该对当时的白尾鹿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同时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在早期样品中测到核酸、得到核酸序列数据,并与早期的人类病例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关于“真正源头”的判断。

在美国,已有多位专家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应该将野生鹿科作为新冠病毒的宿主进行调查。

3月15日,《生命科学》刊登《研究发现白尾鹿易感染新冠病毒》的文章,研究人员发现白尾鹿与人类在新冠病毒受体方面高度同源,因此,新冠病毒很可能通过中间动物宿主(例如白尾鹿)传给人类。

5月10日,美国农业部传染病研究专家米切尔·帕尔默团队在《病毒学》发表论文称,目前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从动物宿主传染给人类,而白尾鹿易受新冠病毒感染,这些发现均支持将野生鹿科动物纳入到新冠病毒的潜在宿主或来源中进行调查。

最新的重磅发现——美国白尾鹿2019年就有新冠病毒抗体的发现,或许让人类距离新冠病毒溯源的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毕竟在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的中国部分,已经对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进行检测均未发现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启动新冠病毒溯源的美国部分将能够得到新冠病毒源头的更多真相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