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高雅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9 18:22:08
选择字号:
江苏大学举办2021耒耜国际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发言

4月29日,“2021耒耜国际会议”在江苏镇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江苏大学和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联合承办。会议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围绕智能农机装备发展前沿问题展开研讨。

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作《农业适水发展与智慧高水效农业》报告。他指出,人口增加和城镇化对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挑战,未来如何通过绿色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是农业当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他看来,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适水农业发展是一种战略选择,是更高层面的节水战略。智慧高水效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挖掘作物潜力、田间潜力、系统潜力,以提高产量、效率和效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无人农场关键技术与实践》报告中指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

他认为,无人农场应具有耕种管收生产环境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五个功能,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三大技术支持,智能农机则应具有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四个功能。对于无人农场的推广,罗锡文表示,需要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地块要大,机耕道和排灌设施、卫星信号和网络信号要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作物表型信息高通量获取技术》报告中介绍分析了国内外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结合团队多年的科学研究,展示了高通量作物表型研究的实践成果。

他表示,表型组学研究正成为农业科研新的制高点。目前,我国表型技术和表型设施建设主要依赖进口,还存在关键技术“黑盒子”、设施软硬件升级改造和服务、大型进口表型设施运营与维护、表型数据安全、多组学大数据种业应用与表型设备、自主研发的并行与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的报告主题是《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新进展》。他指出,地膜覆盖栽培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但农田残膜治理工作的不彻底,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目前,我国棉田残膜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有收净率低、含杂率偏高、回收机械的使用可靠性差、回收残膜的资源化利用困难、缺少成熟的降解膜产品等问题。他通过对新型农田残膜回收机的研发介绍,展示了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新进展。

本次会议中,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和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完成合作协议签约。根据协议,团队成员来自于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的陈学庚科研团队研发的五种适用于当季棉田的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转让给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金额1000万元。

会上,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江苏乡村振兴研究院、冷遹乡建思想研究中心、亚夫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揭牌,并举行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江苏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

据悉,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是江苏大学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江苏省属高校首家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乡村振兴研究院下设冷遹乡建思想研究中心、亚夫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则是为更好传承江苏镇江先贤冷遹先生乡建思想,加强赵亚夫先生“戴庄模式”“戴庄经验”研究,共同打造乡村振兴智库的“江苏样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