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4 21:11:34
选择字号:
学术出版圈的“坎”与“槽”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携手Wiley为学术出版把脉开方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发论文是绕不开的坎、吐不完的槽,而学术出版界同样也有坎难绕、槽要吐。

4月23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携手国际顶级学术出版集团Wiley举办了“WLF议题大会—科学共享新生态”,大会邀请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里·莱恩,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主席玛丽亚·莱普汀,德国化学学会执行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沃尔夫拉姆·科克,《生理学杂志》主编金·E·巴雷特等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与学术出版人,共同探讨如何理顺论文投、审、刊、读各流程,使科研界更快、更好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于2018年发起,每年在上海召开。该论坛已成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

论文由三四页变上百页

现在的年轻科学家发论文有多难?莱普汀援引一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文献,该文章比较了1984年至2014年间,生物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在该领域的3份顶级期刊《细胞》《自然》(生物学部分)和《细胞生物学杂志》中,《细胞》发表的论文数基本不变,《自然》的论文数略有下降,而《细胞生物学杂志》的论文数下降了一半。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数量则成倍增加。以美国为例,研究生、博士生的数量在30年中增加了近3倍。结果,发论文的耗时比30年前要长很多,平均而言,博士生需要多花一年时间才能发表首篇论文。

另一方面,期刊对于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克回忆说,1962年他刚开始参与学术出版时,一篇仅有三四页的论文也能得到发表。例如,莱恩所著的超分子化学开山论文就只有4页。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发4页纸的论文可能需要100页的数据去支持,才能够构成完整的论文。

“读论文也有痛点。”巴雷特补充说,对研究者来说,论文数量以指数增长,如果要紧跟某一学科前沿,每篇新发论文都看,哪怕是一个小众学科,也得跟上;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学术文献的获取仍然存在不充分的情况。

“这样一体两面的问题,要求我们更好地管理学术文献,尤其让我们看到这是同行评审期刊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巴雷特表示。

同行评审繁琐,预印本易出错

学术出版界也有自己的困扰,无论是传统的同行评审还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飞速增长的预印本平台,都存在问题。

莱恩透露,他前段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与一些年轻科学家发生争论。莱恩介绍,年轻人希望得到同行的免费评审,但在他作为评审人时又要收费。

除了收费的争议外,同行评审的另一缺陷是重复评审。

一项针对收录于全球最大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1万多种期刊的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浪费在重复的同行评审上的时间高达1500万个小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莱普汀解释说,论文发给期刊A,没有通过评审;于是论文又被发给期刊B,期刊B又要再评审一遍,就有这样的重复工作。这也是拖长论文发稿时间的重要原因。

为了快速分享研究数据和成果,预印本平台应运而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为全球快速应对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避免的是,抢时效的预印本容易出现差错。莱恩、英国工程技术学会研究与学术市场总监文森特·卡西迪等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担忧。

“预印本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同行审议,用户得自负其责,但文中往往有一些东西是错误的。”卡西迪表示。在他看来,科研界对此心知肚明,一些论文却直接使用了这些未经过同行评审的错误结论或信息,并在其他期刊发表。但普罗大众无法鉴别,他们觉得这是科学结论,却并不知道其中也会出错。

除了上述问题,学术出版界还存在订阅费用高、学术造假、以纯盈利目的办“水刊”等其他问题。

要更开放、更高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术出版界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核心是过程更透明、结果更高效。

Wiley中国区物质科学编辑总监徐广臣介绍说,分享数据可以加快研究,全球科学界和出版界正在推动以读者免费的开放获取取代传统的付费订阅模式,使科研成果更广泛地传播。

“开放获取并没有一刀切的方法,各地、各出版机构有各自不同的过渡方法。”徐广臣表示,以Wiley为例,Wiley和荷兰、德国、匈牙利等国签订了开放获取协议,并受到欧洲科学协会的支持。

开放获取的成效显而易见。徐广臣援引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数据表示,实施开放获取的第一年,论文下载数量比之前提升了97%;同时,开放的论文也有更好的引用率。

科克和莱普汀提出“整合”的重要性。科克介绍,1995年,数个分布于欧洲各国的化学会推动,共同形成了一个高质量的化学期刊综合体。现在,该综合体包括了欧洲的16个化学学会,出版19种不同的期刊杂志,覆盖了所有的化学子学科,改变了化学出版的格局,能够让各地的化学科学会更紧密地开展合作和研究。

莱普汀则介绍了一年半前启动的同行评审平台,提供独立于期刊的同行评审。“和期刊类似,平台编辑将收到的论文发给3个专家进行同行评审,给出反馈意见;作者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后再发给期刊。如果满足发表标准,就可以刊发;如果第一个期刊觉得不满足标准,就发给第二个期刊,依次类推。” 莱普汀说。

由于期刊不需要重复做同行评审工作,且评审过程透明,论文的发表速度更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的同行评审专注于内容,而不在乎研究方向是否新潮,作者和读者得满意度都得到很大提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