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虚拟说唱歌手 FN Meka 发单曲;洛天依直播、开演唱会;《王者荣耀》无限王者团接代言、拍广告;翎登上央视选秀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近年来,打破次元壁的虚拟偶像正在占领各大网络平台的流量。
根据爱奇艺发布的《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全国有3.9亿人正在关注虚拟偶像和在关注虚拟偶像的路上。资本的驱动,更是助力虚拟偶像们踏上广阔的商业征途。
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日渐模糊,虚拟偶像究竟会在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中发挥多大的影响力?
虚拟偶像是谁
说起初代虚拟偶像的诞生,不得不提到初音未来的名字。而她的出现,本来是一个无心之举。
初音未来的内核是以雅马哈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它只是一个可以编曲、调音的语音合成音乐软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帮助创作人把单纯的音乐转成电子人声。于是,吸引了一大批电子音乐爱好者,甚至引领了一波电子音乐的创作热潮。
2007年,它由一款软件变为赋予虚拟形象的“偶像”,并走上了虚拟歌姬之路。而后,初音未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出现在Lady Gaga等世界级歌手的演唱会舞台上,真正成为了现象级别的虚拟偶像。
通过演唱会和游戏并行的相互宣传,目前,初音未来在全球拥有的粉丝数量超 1 亿。在B站,过去10年,它积累了16.2万个创作视频,播放量达到了11.2亿次。
2012年,作为初音未来的本土化复制,洛天依横空出世,至今也有了千万级粉丝,演唱会、品牌代言、直播都有涉足。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脱胎于游戏《王者荣耀》的虚拟男子团体“无限王者团”,在2020年和真人偶像一起,完成首个CG级AR舞台秀,呈现了虚拟偶像舞台表演的顶级配置。
如今,在二次元世界,唱跳类的虚拟偶像虽然数量不少,但还没有一个影响力能够超越初音未来。
事实上,随着视频平台和直播行业的兴起,虚拟偶像也发展出了新的形式,那就是目前风头正劲的虚拟主播(Vtuber)。
Vtuber最初指的是用虚拟形象活跃在YouTube这一网站上的视频博主,它的本质是由真人扮演的虚拟形象。Vtuber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Live2D和面部动作捕捉技术,来合成虚拟形象、动作,再加上真人配音,然后进行视频制作。Vtuber更像是真人主播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视频与直播粉丝互动,而且有自己专属的人设。
最近,活跃于美国社交网络的CodeMiko,正是凭借一流的动作捕捉和虚拟形象建模技术,再加上花样玩梗的能力,在“角色+真人”的虚拟主播界迅速蹿红。
除了技术的发展,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使虚拟形象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亚洲的虚拟偶像是从二次元风格起步的,在欧美,拟真风格的虚拟偶像更为普遍。
2016 年 ,首位虚拟模特(Vmodel)Lil Miquela在 Instagram 现身,她拥有小麦色的肌肤、小雀斑,以及街头风的穿搭,与真人十分相像。
出道没多久的她,频频登上时尚杂志,还以照片的形式走上2018 年秋冬米兰时装周。2018 年,她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网络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
有意思的是,Lil Miquela不仅展示她的审美,引导消费,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公共事件的观点。但局限性在于,Lil Miquela并没有被真的赋予情感与意识,她在社交媒体上展现的思想、人格,都是团队设计和运营的结果。
2020年,Lil Miquela在中国也有了可对标的超写实虚拟偶像,那就是参加了央视选秀《上线吧!华彩少年》的翎。它丹凤眼、柳叶眉、瓜子脸,再加上复古风的服装,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翎不仅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照片、日常视频,也与时尚杂志合作大片,参与直播等线上线下活动,活得就像真实世界的网红。
虚拟偶像的AI“含量”
2016年,世界首个虚拟主播绊爱出现在YouTube,当时她设定为人工智能虚拟偶像,在社交媒体刻意塑造AI形象。其实很多虚拟偶像都会在自己的身份前加上“AI”,可这些虚拟偶像到底有多少AI的技术含量。
“虚拟偶像和真正的AI虚拟偶像之间存在很大的技术鸿沟。”小冰公司CEO李笛坦言,“虚拟偶像可以完全不借助任何人工智能的技术元素。比如虚拟歌姬,其核心技术是音素拼接技术,虚拟主播其实是真人套上了虚拟形象的外衣。”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真正的AI虚拟偶像,不仅仅是形象虚拟,而且没有人为操控。歌是AI演唱的,对话是AI生成的,观点是AI来表达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方向。”
如果把人工智能小冰也看作虚拟偶像,那么她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框架产品路线,涉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
在李笛看来,除了能说会道,AI虚拟偶像需要成为创作的主体,进而保持持续稳定的创作质量和风格。
小冰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习优秀的人类创造者的能力,基于文本、声音和视觉的内容生成的。在这些方面,小冰能够提供丰富的创造模型,并发布实际线上产品。
除此之外,李笛认为,AI虚拟偶像需要随时随地与人交互,其中,情绪的感知和表达也涉及高级认知智能技术。
“非AI虚拟偶像和AI虚拟偶像都有市场空间,因为受众有不同的诉求,对于目前二次元受众,他们也许不在意虚拟偶像是否真的拥有智能,也就不会关注其背后的技术路径究竟是什么。”
不过,李笛指出,非 AI虚拟偶像的发展会有很多限制,比如没有办法同时让一个虚拟偶像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发生不同的关联。非 AI虚拟偶像能力比较单一,只能在有限的场景中,而不能像人一样自由地去拓展。
当然,AI虚拟偶像也有它的局限。人设可以说是偶像的“灵魂”,虚拟偶像同样需要为自己树立一个牢固的人设,才能增加粉丝黏性。但相较于非AI的虚拟偶像,李笛表示,现阶段AI虚拟偶像的人设更容易崩塌,比真人尤甚,因为AI要完成各种真实场景下跟所有人的互动,很难维持固定人设。
除非随着技术的发展,粉丝真正可以通过作品去了解一个虚拟偶像,当AI虚拟偶像能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它的生命周期会更持久。
粉虚拟偶像,不是不可以
目前,大多数人把虚拟偶像当作一种特殊的偶像文化,甚至是更广泛的二次元文化来理解。二次元文化最初发源于日本御宅族们创造出来的动画、漫画、游戏等独特的世界,虽然各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并不相同,但这种产品形式还是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告诉《中国科学报》,总体而言,目前的虚拟偶像智能程度很低,比较被动,但这并不影响粉丝对他们的情感投射,这种情绪心理和喜欢真人偶像并无实质的差异。
“事实上,当粉丝把一个人当作偶像看待时,这个人已经脱离了其真实的身份,因为附着在他身上的是无数粉丝的幻想。包括很多粉丝群体出现的离奇行为,其实背后都是由于没把偶像当一个真实的人来看待,不承认他有缺陷。”
田丰认为,从这个角度看,虚拟偶像更容易带着人们对完美伴侣的人设想象,让粉丝产生“幻情”。这也体现出虚拟偶像与真人偶像相比的一个巨大优势,“人设完美,没有道德风险,不会因为黑料曝光而出现人设坍塌,进而脱粉的情况。对运营者来说,虚拟偶像的风险也要小于真人偶像”。
不仅如此,他提到,虚拟偶像极强的可塑性和可创造性,能让粉丝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也更容易引发粉丝将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形象与虚拟偶像叠加起来,产生从内心想象的人物形象到虚拟偶像人物形象的转移,进而完成“移情”的过程。
B站的一位up主“寻音流心”,曾经制作了一段视频,表达他为什么喜欢初音未来。
在他看来,初音未来能够火爆的一大原因其实是她极强的可塑性,她的官方身份设定只有年龄、身高、体重三项,其他特质完全由粉丝来决定,因此产生了大量个性迥异的作品。它的影响来源于背后巨大的创作文化圈。
作为虚拟歌手,初音未来解决了音乐探路者想要出曲就要找歌手合作的困境,能够让创作者更方便地去谱写歌曲,给众多音乐人提供了表现自己的平台,也成为了创作者和粉丝联系的纽带。一千个粉丝,就有一千个初音未来。人人都可以借助初音未来的躯壳,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除此以外,田丰表示,虚拟偶像的流行和社交媒体的兴盛息息相关。每个年代都有偶像,但现在基于偶像的粉丝群体之间的互动要比过去多得多。爱好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就像群居动物一样聚集在一起,他们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未来,虚拟偶像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田丰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资本的驱动。“现在文化产品被资本裹挟的情况比较明显。在这种环境下,也很难规避粉丝经济下的极端操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