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3/15 18:03:33
选择字号:
“疫苗护照”如何获认可?打疫苗致血库紧张?卫健委最新回应

 

当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免疫屏障什么时候能建立起来?中国“疫苗护照”如何获得国际认可?接种新冠疫苗致血库紧张?

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对公众关切的诸多问题进行回应。

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6498万人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目前,各地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常态化防控与接种工作相统筹、依法审慎稳妥有序、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更加安全、有序、有力推进接种工作,截至3月14日,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

接种意愿受疫情防控和疫苗使用效果影响

李斌介绍,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看,接种意愿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接种意愿变化也比较大。

影响接种意愿的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疫情防控因素,我们国家目前采取了有力得当的疫情防控措施,所以我国的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就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

第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大家非常关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数据,大家考虑对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种。当前主要是这两个方面因素有较大影响作用。

控制新冠肺炎,关键还是要靠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目前全球监测的结果来看,新冠肺炎全球的病死率超过2%,这个数字比较高。

这种情况下,我们最终要控制这个疾病,关键还是要靠疫苗。其他的非疫苗措施,前期我们国家在各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大家一起做非疫苗防控措施,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通过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这也是基于以往我们控制传染病的经验得出来的一个结果。关于群体免疫的建立,它的建立和疫苗的保护效力和人群的接种率有很大的关系。

已派出15个督导组赴各省指导疫苗接种

李斌表示,目前,各地已根据各类人群的摸底情况制定分步接种计划,明确详细的时间表,做到各类人群的接种工作既压茬推进,也无缝衔接,对于没有完成接种的群众要及时安排补种,在接种工作能力富裕的时候也可以提前给后续阶段的群众接种,形成统筹联动,全局一盘棋的整体工作安排。

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派出15个督导组赴各省现场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接种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需要间隔多久?

王华庆表示,新冠疫苗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至少两周以上,但是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公众遇到了动物咬伤或者出现外伤,这时候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类毒素,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按照两周间隔接种,可以不考虑间隔,可以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致血库紧张?国家卫健委:全国血液供应平稳

针对有关居民接种新冠疫苗致部分地区血库紧张的说法,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称,按照现行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根据接种疫苗的不同类型暂缓献血时间从24小时到4周不等。

此外,《献血法》有规定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低于六个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后,我们加强了血液库存监测和调度工作,实施日监测日报告制度。截至目前,全国血液库存在安全线以上,供应平稳,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他还表示,已经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确定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暂缓献血时间。

中国疫苗原辅料供应能确保疫苗大规模生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目前看,中国生产体系完整完备,现在疫苗生产原辅料供应是有序的,也是稳定的、充足的,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疫苗大规模组织生产的需要。这是确保疫苗大规模生产和保障接种需求供应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信部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很好的高效对接机制,使疫苗不仅生产有保障,同时对疫苗运输、供应也是有保障的。

中国将继续扩大新冠疫苗对外援助与出口

田玉龙表示,2月底外交部介绍,我们大概已经向50多个国家进行援助,向27个国家进行出口。

随着中国疫苗越来越受欢迎,相信更多的国家越来越多接受中国疫苗。当然我们的产能不断释放,产量不断扩大,我们对国内、对国外的供应也会同步加大,在保障国内接种需求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国外的援助与出口,与世界各国联手抗疫。

中国“疫苗护照”如何获国际认可?卫健委:在研究相关政策

李斌回应称,现在我们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高度关注各个国家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所采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包括关于接种疫苗后的人群国际通行的问题。第二,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在不断的完善,尚在研究,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在牵头该项工作。政策出台后,会及时向社会发布。另外通过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国际交往和交流。

相关专题: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