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2 16:51:32
选择字号: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
促进工业智能传感终端发展

 

智能传感终端能实现多路传感数据接入、协同处理和应用开放,是工业互联网感知真实生产环境的“末梢神经”。目前,国内工业智能传感终端的核心部件主要依赖国外,约90%的高端工业传感器被国外厂商垄断,导致我国面临严重的数据安全风险。

2021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传感器,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工业智能传感终端制作流程复杂,产业链分散,从传统器件级产业到新型智能终端化应用产业都存在严重的短板。同时,工业智能传感终端可应用于钢铁、化工等多个场景,不同场景的要求有别,标准化工作难度大。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建议,加强关键领域国产化突破,探索高性能和高性价比工业互联网感知侧核心芯片国产化替代实施路径。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和融合应用,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的MEMS传感器代工新模式,形成基础器件联动制造格局,构建贯通原材料、零部件、板卡、整机集成的新型终端/设备产业合作生态圈。加强接入协议、组网、接口、核心芯片产品系列化型谱化发展的标准研制,同时,针对智能传感终端的不同运行条件,推动建立和完善标准试验环境,形成技术试验和产业试验工作机制,指导智能传感终端技术创新、规模部署和产品换代。此外,围绕工业互联网重点应用场景打造智能传感终端“一条龙”专项,实现模拟仿真、晶圆级封装、软硬件集成等的全面推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