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 15:02:29
选择字号:
与《美的进化》相遇

 《美的进化》,[美]理查德·O.普鲁姆著,任烨译,刘阳审校,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月出版,定价:88元.jpg

《美的进化》,[美]理查德·O.普鲁姆著,任烨译,刘阳审校,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月出版,定价:88元

2019年2月,我收到了《美的进化》的样书,与原版书初次见面时那种新奇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这次跟随普鲁姆踏上的进化之旅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对于译者来说,能遇到这样一部从心底被打动的作品是一种幸运。

1974年6月一个雾蒙蒙的早晨,13岁的理查德·普鲁姆满怀期待地登上一艘捕虾船,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海上观鸟之旅。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普鲁姆筹划和准备了好几个月,他手里紧紧抓着望远镜,兴奋地看着快速掠过海面的威尔逊风暴海燕、从空中俯冲下来攻击人类的北极燕鸥,还有不辞辛苦喂养幼鸟的角嘴海雀。对于很早就把观鸟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普鲁姆来说,观鸟指南上的插图再生动精美,也不及这一刻带给他的冲击和感动。时至今日,普鲁姆仍能完整地回忆起这趟观鸟之旅的种种细节,因为这次经历不仅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结合带来的深刻顿悟,也为他30年的鸟类进化研究生涯奠定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旅行对于普鲁姆的意义似乎一点也不亚于160多年前成为达尔文人生转折点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之旅。

在适应主义进化思想占据主流的情况下,普鲁姆选择将鸟类对美的主观体验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是一个大多数科学家都不愿触及的领域。因为不管怎么样,“美”和“主观体验”都不太像是应该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的概念;而且普鲁姆还试图通过复兴达尔文的配偶选择理论来撼动目前的生物学领域,从而改变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美的进化》正是普鲁姆对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和亲身感悟的一次总结,也是他从鸟类出发对人类自身进行探索的一次尝试,这本书也的确像普鲁姆之前预测的那样,不仅在学术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刷新了公众对自然史、审美学和社会学的认知。从译者的角度来说,《美的进化》也颠覆了我对科普作品的刻板印象,因为除了严谨周密的科学论证外,书中也不乏对于鸟类形态和行为的生动描述以及对人类社会中两性问题的大胆猜想,这些内容都带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相信可以让不同学术背景、生活阅历和阅读动机的读者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在遇到《美的进化》之前,鸟类对于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我来说是一个只有黑白灰三色的世界,我不曾留意过它们的行为和生活,也从未想过它们会与人类社会有着怎样的关联,然而《美的进化》却改变了这一切。普鲁姆在书中讲到了很多形态各异、色彩亮丽的热带鸟类,通过视觉、听觉和动态描写全方位地展示了鸟类丰富多样的炫耀行为和求偶过程,让没有观鸟经历的读者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了准确地呈现鸟类的动作和叫声,我在翻译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的爱鸟人士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录制的视频和音频,他们跋涉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探寻鸟类的踪迹,享受着发现“新鸟种”带来的惊喜,互相讨论鸟类不同姿态和叫声的含义。这种纯粹而真挚的喜爱正是支撑普鲁姆30多年研究生涯的重要支柱,也是让他面对种种质疑和攻击,仍然坚持不懈的源头。抛开普鲁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不谈,他的这种投入和付出也是如今很多科研人员甚至普通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

我始终认为译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应尽量以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态度。《美的进化》这本书已经问世一段时间了,我也看到了学界和公众对于书中观点的一些看法,那些或深刻或尖锐的评论让我渐渐意识到配偶选择理论到底正确与否已经不太重要了,更何况我们恐怕也很难在短短几年内就判断一种理论是否正确,关键是《美的进化》已经引起了人们对达尔文所谓“真正危险的观点”的关注,激发了大家对于生物进化的思考,也为人类性征、求偶选择和性行为的进化提供了新的洞见。

普鲁姆认为适应性理论无法解释大自然中所有的进化问题,于是从达尔文相对边缘的理论中找到依据,通过侏儒鸟、园丁鸟、鸭子和人类自己的例子证明了基于择偶偏好的性选择理论,但这样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就能揭示大自然暗藏的神奇奥秘吗?那些尚未被人们发现的动植物会不会有其他的进化机制呢?还有,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考虑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那些有关性的问题会不会有其他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在起作用呢?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自然选择,还是被质疑了近2个世纪的性选择,似乎都不能,或者说至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一次性地化解所有的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痛苦与折磨,也是让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欲罢不能的乐趣所在。

与《美的进化》的相遇是一次美丽的邂逅,它改变了我对鸟类世界的看法,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尽管未来人们会发现更加美丽奇特的生物,提出更加完备严密的理论,甚至彻底颠覆现有的一些成果,但注重实践、全情投入的科学态度不会变;敢于挑战权威、不畏流言的科学精神不会变;客观公正、开放包容的科学观念更不会变。但愿你我都能在这次奇幻的科学之旅中了解自然、了解自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