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16 18:14:03
选择字号: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讨会举行,专家认为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影响巨大

 

近日,“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专家研讨会在中国林科院报告厅西厅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王金南,国家林草局规财司傅强副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调研员王德庆,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等机构的资深专家受邀出席会议。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国林科院黄河生态研究院项目团队汇报了年度研究成果《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咨询专家组认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解决黄河流域治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对于科学谋划、统筹构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成果扎实深入。

会议指出,研究报告对黄河流域的系统治理要求、黄河生态本底有着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在深入开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明确的观点,并与国家相关规划和政策紧密衔接,有助于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咨询专家就研究报告具体细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林科院黄河生态研究院2020年10月成立后,承担中国林科院重点基金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质量演变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报告是该项目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主要利用遥感监测等数据,对黄河流域1980-2020年近40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流域层面揭示了黄河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的需求和政策措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巨大。

2000年之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工业和矿业的发展,大量挤占了林地、草原和水域面积。

2000年我国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阶段,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耕退塘还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政策的实施,黄河流域林地、草地和湿地等生态保育用地得到恢复和发展,黄土高原、腾格里沙漠以及毛乌素沙区等区域的植被恢复较为明显。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因素的影响,三江源、甘南和祁连山仍存在草地沙化、湿地草甸缩小等生态退化问题。

2015年以后,我国逐步进入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稳定,林、草、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从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

报告建议,未来应从黄河流域整体性出发,进一步优化黄河国土利用空间格局,统筹生态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提高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质量出发,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据悉,该研究报告将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发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