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2 15:57:26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论道集成电路人才发展路径

 

“集成电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目前来讲,集成电路的人才短缺是新常态。”12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院(所)长论坛”上说。

当天,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专题活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院(所)长论坛”在东莞举行。此次活动分为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沙龙对话三大环节,与会专家把目光聚焦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发展上。

会上,缪向水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和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发展情况。他说,后者主要是建设以学生培训、培养为目标的平台,并不是专门的科研平台,建设思路主要是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在大规模的培养下,我们发现创新教育资源收益面小,因此我们鼓励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进行实验室研究,而不是全员进行创新研究。同时针对基础较弱、实践较少,缺乏个性引导和科学培养等问题, 我们提出‘一课三化’,一课是提高课堂质量,三化是素质化、一体化、数字化,希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自主学习、工程实践与团体协作能力。”缪向水说。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表示,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组建了国际微电子学院,同时成立东莞市微电子研究院和微电子联合创新中心,通过与松山湖材料试验室等科研机构联合共建,从源头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推进学院建设。

“讲产业发展离不开摩尔定律,它主要是指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会翻一番。这是一个产业规律,不是科学规律。”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庄巍在《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新机遇》主题报告中指出,为了摩尔定律能够延续,人们不停地奋斗,朝着更小、更省电、更大带宽、更低延时而努力。庄巍提到了最近颇为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元宇宙实现的基础是突然可以身临其境。虽然我在这里,但却可以感知另外一个空间。要实现这样的脑机接口,带宽、延时都需要大大提高,这一切都需要靠芯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在题为《超导量子探测与超导高性能计算》中介绍了超导电子技术。他表示,用超导集成电路做超导计算机,需要解决它的能耗问题,这是国际上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目前超导计算机的原理已经有了,但离具体应用还有距离,仍处于构想阶段。

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认为,为什么芯片总有那么多核心技术需要突破,原因在于我们的基础没有做好,也就是微纳系统基础的支撑平台,包括设计、材料、制造和表征。“近几年,东南大学开始着重布局最底层基础支撑平台。这些最基础的都是最花钱,但最不容易成功、风险最大,难以出显性成绩的,它需要高校长期潜心来做这个事情。”

孙立涛介绍,东南大学已和国内外18家校企建有联合培养基地,并和企业一起成立技术专家委员会。“由企业提出重大技术需求,发布课题进行攻关,最后反过来指导工程,形成真正的产教融合闭环。”孙立涛说。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建议,更加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加强产教融合,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