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2 14:24:18
选择字号:
2021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
“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院士面对面活动举行

 

12月1日,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专题活动暨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院士面对面启动仪式在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举行。启动仪式后,7位院士分别走进大湾区7所大、中、小学分享他们“与党和国家共命运”的人生故事,勉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在科学家精神中汲取红色力量,共迎建党百年。

何镜堂: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

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主会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在现场以《与祖国同行 与时代同频——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为题,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出发向现场师生传递爱国深情。

何镜堂在演讲中以人生要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练好做人做事的基本功、过好人生每一关、成功的四个要素、为民族振兴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终身等5个方面谈了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说,“勤奋、才能、人品、机遇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奋斗的大舞台,机会人人平等,勤奋、才能、人品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

当天主会场还邀请了彭士禄院士之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研究员彭洁为大家讲述其父彭士禄担任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任总设计师,实现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生来诠释彭士禄院士的爱国爱党深情。

罗锡文: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走进松山湖北区学校,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场了饱含家国情怀和科学追求的讲座。

报告中,罗锡文以《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为主题,从理念设想、面临的困难、技术积累三方面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农村成长、选择扎根农业领域、立志实现无人农场的一路的奋斗和选择。他分享了一段自己发明的无人农机耕作的视频,将其中的定位技术、信号接收控制原理娓娓道来,动情之处分享了小时候母亲希望自己能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的激励。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罗锡文满怀期待地告诫孩子们要勇于做出选择,趁早立志,一旦决定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同学们被院士力争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梦想所感动,现场掌声不断。

吴硕贤: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走进东华高级中学,并在简期颐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并在接待室挥毫泼墨,纪念东华高中20周年校庆,寄语师生“家国同梦,善美同行”,鼓励东华师生践行校训,涵养品德,为家国之梦共同奋斗。

吴硕贤以古人生活中的“鹿鸣”“曲院风荷”“杲杲出日”等现象为例,讲解了学术概念“声景学”“香景学”“光景学”;从《老子》《诗经》《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出发,向学生展示了传统文化对人居环境设计的启示。同时,他还借助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拓展学生眼界。

吴硕贤鼓励同学们重视向传统学习,挖掘传统之精髓,做到古为今用;也要与时俱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到洋为中用。他在讲解时,联系音乐、绘画、美学、古代园林等领域的知识,阐明城市建设应有的理念,让现场师生感受到了学术研究所必需的广博知识储备,开放研究思路,独特研究眼界。

刘焕彬:立志做大事 勤奋创未来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则走进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向500多名在座师生讲述了自己从小立志、科学报告的成长历程以及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

他回顾自己从小立下大志,并通过勤奋和精深钻研,一步步创造人生价值的历程。在他看来,自己的成才经历可凝练为8个字——“贵在立志 成于勤奋”。

他勉励同学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鹰的理想和牛的精神”。看着对面的初中学生,刘焕彬语重心长地说,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期,也是学习方法、兴趣特长等方面提升的阶段。同学们要不负盛世时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张大鹏:长知识,增才干,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在东莞理工学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张大鹏带领现场师生回顾了他人生的多个阶段,讲述了自己从国内到国外、又从香港到深圳的求学治学经历。并分别从“机遇”与“实力”、“兴趣”与“坚持”两组词来分享自己奋斗多年的感悟。

他表示,机遇与实力密不可分,只有实力雄厚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紧紧抓住。而没有兴趣的人是干不好所从事的职业的,但在兴趣之外,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靠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以此激励同学们在开展学习和研究时,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也要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事。

张大鹏还为师生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最新的3个研究方向: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他寄语学子们,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要不断追求突破,做出更好的创新成果,为中国科技创下新高度。

谢先德: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谢先德来到了茶山中学会场。他结合自身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为学生深刻诠释了“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从研究“地下”到“外空”,在六十余载的科研历程中,谢先德始终不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人生信条。报告中,他以切身体会“搞科学研究,一定要有远见,要不怕不懂,看准了,就要早动手,早规划,早行动”,勉励学生“守初心、去实践,担使命、去创新,以三严的学风,做出一些在国防建设和基础研究上有影响的成果,为国家和国人争得荣誉!”

刘焕明:成功是需要奋斗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绿色创新中心主任刘焕明走进香市中学,以个人成长和求学经历介绍了自己,“回顾自己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我由衷感到: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成功是需要奋斗的,进步是需要奉献的。”字字铿锵,让在场每个人都充分领略到一位院士的别样风采。

他还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碳中和的概念、碳中和成功的范例、碳中和的不足、我国碳中和的发展等方面向学子讲解科学知识。他介绍,我国碳中和的关键是要做好建筑用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就是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国学子们。

刘焕明勉励香中学子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奋斗成为未来的“院士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