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赋能产业系列公开课”在线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黄叙新做了题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与成果转化”的报告。
黄叙新在报告中表示,在2019年,我国各地新型研发机构已达1000多家,但近两年来,各地新型研发机构猛增2000多家,总数已达30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已带来一系列问题。
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我国在1996年设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全国首家新型研发机构,提出了“四不像”理念。2001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提出要打造一流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样彭勃兴起。
黄叙新表示,目前新型研发机构面临治理模式缺失、组织能力不完备、无序竞争、盈利来源单一等问题。新型研发机构不仅要开展科研,还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但许多新型研发机构在这些方面都“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此外,许多新型研发机构仍旧按照传统研发机构在运作,盈利来源主要依靠政府项目。黄叙新指出,一旦政府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的窗口期、机遇期过去之后,没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将面临很大问题。
黄叙新建议,在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方面,要创新支持方式,除了建设期一次性支持外,还可以实现运行期动态绩效奖、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低息免息资金扶持等;在评价考核方面,要实现评价机制分类考核、考核指标权重不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